11月20日,新三板裡程碑式的日子,証監會制定並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隨著文件發布,以分層制落地為起始的新政周期將正式開啟:
《意見》對分層、轉板試點、摘牌制度等7個方面制度做出具體安排。
根據前兩年年報,700家挂牌公司符合轉板條件,16家公司同時符合三大標准。
數據統計顯示,年內股票成交1585億元,是去年全年交易量的10倍。
動態:新三板正處於質變前夕
隨著分層落地的確定,以及未來轉板試點、競價交易的預期,催生新三板放量大漲。相比於7月的谷底,11月下旬的三板做市指數漲幅已達35%。與此同時,新三板的挂牌企業數也在激增,截至12月1日,挂牌企業數已達4407家。相比起年初的1580家,在新三板的挂牌企業數差不多翻了3倍,已實現量變。新三板市場挂牌企業總股本已達2351.07億股,總市值1.98萬億元,市盈率47.38倍,年內股票成交1585億元,是去年全年交易量的10倍,換手率已達2014年全年的兩倍以上。
海通証券高級研究員鈕宇鳴認為,隨著分層《意見》的出台,對於新三板的監管和規范的升級、分層和轉板機制的逐一落地,新三板已經處於質變的前夕。
轉板:700家挂牌公司符合條件
全國股轉公司一邊開著發布會,一邊在官網上貼出了眾人翹首以盼的《全國股轉系統挂牌公司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稿顯示,此次方案將主要參照三個標准,分別是:標准一,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股東人數﹔標准二,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標准三,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
由於2015年年報尚未到公布時間,參考2013年及2014年年報,截至11月24日已挂牌的4291家新三板公司進行了篩選,目前共有700家挂牌公司分別符合這三項標准,其中16家公司同時符合3個標准,符合標准一的公司有68家﹔符合標准二的公司最多,有658家﹔符合標准三的公司則有85家。
此次証監會及股轉系統關於轉板試點的表態,使得此前的預期得以逐步落地。“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的挂牌企業有望受到市場追捧,迎來較好的投資機會。對於創新層來說,在信批和監管標准提高的同時,也將有優先享受轉板、連續交易、融資等政策紅利”,東方証券投資業務總部場外市場部銷售總監唐潔表示。
分層:在高創新性企業裡“淘金”
投資者如果用投資A股的交易套利思維來投資新三板,很容易“踩中地雷”。
“分層制度推出后,不同風險特征的企業會被分開,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節省投資的時間成本,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使投資者更容易在自己看好的層次中找到滿意的投資標的”,在中信証券浙江新三板業務部總經理陸霞萍看來,在對新三板數千家企業進行分層之后,整個市場將出現明顯分化。“處於創新層的企業會備受資金的青睞,未來新三板的頂層企業資源幾乎可以和A股並駕齊驅”,陸霞萍推斷。此外,分層只是解決了新三板魚龍混雜的問題,而新三板長期以來存在的流動性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此次分層,考慮到高創新性企業的特殊狀況,股轉系統並沒有把此類優質企業拒之創新層門外。新三板的三條標准,從三個方面對優質企業進行了充分定義,打破了傳統的認為——隻有賺錢企業才是優質企業的誤區,可謂開啟中國資本市場新的實踐視角,走出了重構中國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新三板的很大一部分價值久在於為高成長性企業提供融資平台,用資本的力量促進其快速發展。目前,這一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預計融資規模已經達到1182億元,實際募集1048億元。另據今年前十個月的統計顯示,新三板的定增融資規模已經高於創業板。
業內人士的共識是,對於一些高成長性企業來說,資本也同樣助推了其快速發展。對於投資者來說,在創新層中尋找此類高創新性企業,是很好的一種“淘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