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对于2017年的投资思考

2017年02月09日13:59  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10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对于2017年的投资思考

买入成长类公司仍是最合理选择

By方正富邦基金投资总监沈毅

  过去三年,中国股市再次经历了一轮大起大落,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的6月。回顾这期间的重大事件,正如人们常说的“历史总会重演,但不会重样”:经济增速没有重复2006到2009年期间的大起大落,物价也没有出现1996到1999年间的从通胀到通缩再到通胀的快速变化,货币信贷环境的变化也不大。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兑美元从升值到贬值,以及市场普遍地从快速的加杠杆到更加快速的去杠杆。沪深两市反复出现的大面积跌停,使得投资者痛苦地发现,曾经的牛市其基础是脆弱的。曾经被追捧的外延式扩张,所能带来的光明前景,也被重新评估为可疑的。甚至,“国家队”史无前例的救市行动,也争议颇多。

  2016年,市场情绪从恐慌期过渡到谨慎期。在年初的小股灾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过半的股票都是反弹向上的。大约有1/4的股票在经历年初的快速下滑后,上涨超过20%,而继续下跌超过20%的却不多。深交所的股票由于小盘股较多,表现情况略差。同样在2016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是原本低调的保险资金,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二是原本不大被市场接受的量化投资,表现比较突出。两者通常以低估值的大中盘股票为主要的投资标的。绩优股也因此表现相对突出。小盘股自三季度末开始明显落后。市场将此归因于较多的大比例减持,以及相当多的小盘新股发行,但相对较高的估值,仍是令投资者对小盘股望而却步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望未来两年,宏观环境对于权益类资产将会是相当有利:触底的经济增速,温和的通胀,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等等。微观层面观察,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给侧的去产能、降低企业税负等政策,对于长期提升上市公司的ROE都是有利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入市,也对市场有正面作用。人民币虽然仍有贬值压力,但汇率贬值对于权益资产的相对投资价值影响,却没有对固定收益类资产那样明显而直接。这可以从2016年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而股市相对稳定得到验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仍处在相对较快的成长期,生产率的提高仍有较大的空间。因此,从长期而言,买入成长类公司,尤其是高质量、估值合理的成长类公司,仍将是最合理的选择。预计在2017年二季度以后,传媒、医药、消费等行业中具有上述特征的公司将会逐渐回到公众视野,再度成为市场的热点。

  展望未来两到三年,市场预计将逐渐与国际接轨。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可能就是股票的估值定价体系的变化。首先,由于未来新股发行将向市场化过渡。一级市场的定价也面临着与二级市场保持一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壳资源和概念股将不再是稀缺品。

  对于成长股本身的估值体系,面临着从“炒故事”到真实地评估企业本身的商业价值的转变。小盘股内部的分化将不可避免。一方面,稀缺性的下降,导致个股流动性的下降;另一方面,小盘股背后通常都是小公司。众所周知,通常境况下小公司能够脱颖而出都是小概率事件,因为目前各个行业市场竞争普遍白热化。也就是说,除非其竞争优势不但明显且可以保持、同时管理优良而且运气也不错,小股票虽然估值可以给的高,小公司本身商业价值有限,如同街边的小饭馆。小盘成长股的主动选择因而将是重要且困难的。

  指数意义上,小股票长期并不比大股票更好,虽然其波动性高很多。大中型股票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过去五六年,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成份股公司平均的ROE保持在15%左右,但股票指数年均涨幅在5%上下,不到前者的1/3。一旦市场对于大公司的治理结构、债务过高等长期问题的忧虑消退,股票价格向基本面回归也是大概率事件。只要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的定价权等竞争壁垒不出问题,即使宏观经济的增速仍旧可能不达市场预期,这些公司本身独立的成长也还是相对可以预期的。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章斐然、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