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銀行頻道

人民幣中間價四天跌385個基點 外匯局稱不存長期貶值基礎

傅蘇穎

2015年12月11日08:17    來源:証券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人民幣中間價四天跌385個基點 外匯局稱不存長期貶值基礎

  人民幣中間價四天累計下跌385個基點

  外匯局稱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強調,總體來說,這些都在外匯管理政策容忍范圍之內

  外匯局稱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強調,總體來說,這些都在外匯管理政策容忍范圍之內

  ■本報記者 傅蘇穎

  《証券日報》記者從外匯交易中心獲悉,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236,創2011年8月份以來最低,連續4日,累計下跌385個基點。在美聯儲加息步伐臨近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市場有關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漸濃。

  對此,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在昨日舉行的四季度外匯管理政策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匯率波動在匯率形成市場化過程中是一個正常的結果,此外,我國的國際收支非常穩健,同時,經濟和市場的基本面也是穩健的,因此,不存在人民幣匯率長期貶值的基礎。

  王允貴認為,11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主要是源於美元走強,美元對英鎊、日元、歐元11月份有比較大的升值。實際上,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等貨幣也有升值。

  “近年來,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在匯率市場化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包括匯率波動區間的擴大、中間價報價形成機制的完善等。因此,匯率波動在匯率形成市場化過程中是一個正常的結果。”王允貴表示。

  隨著人民幣“入籃”靴子落地,人民幣離岸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對此,市場部分人士認為,這或許是貨幣當局減少市場干預,對匯率走勢聽之任之所致。王允貴對此觀點進行了駁斥。

  “完整的判斷匯率波動應該更多看市場供求和國際收支,目前我國的國際收支是非常穩健的。”王允貴認為,全年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1000多億美元的外商來華直接投資,這是分析判斷的基礎。此外,今年10月份以來的結售匯狀況比三季度有很大的好轉,10月份結售匯逆差收斂至200億美元。從跨境收支來看,10月份轉為外匯淨流入。因此,我國的經濟和市場的基本面是穩健的,不存在人民幣匯率長期貶值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438萬億美元,較10月末下降872.2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匯儲備自2013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1996年有數據以來第三大月度跌幅。

  針對11月份的外匯儲備低於市場預期,王允貴表示 ,盡管11月份外儲大幅下降,但相關情況仍在可容忍范圍內,且外儲適度減計對國家整體戰略布局有利。此外,他還解析了外儲下降是多方面所致,主要體現在:

  首先,儲備資產中的非美元貨幣匯兌折算產生了一定賬面損失。王允貴表示,由於美元走強,歐元、英鎊、日元等非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在11月份對美元出現較大貶值,“這導致中國儲備資產中的非美元貨幣資產出現了以美元計價的賬面損失。這是市場在匯率調整中一個記賬的損失,是合理的。”

  其次,外匯儲備參與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走出去”項目的融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關於儲備的定義,這些資金須從儲備項目中扣減。“由於11月份很多項目到了執行期,提取資金較多,所以造成有些儲備減計,這也是正常的。”

  同時,王允貴表示,根據外匯局的觀察,在外匯儲備資產下降的同時,民間對外資產出現增加,“央行的外匯儲備資產減少后到了民間,變成了中國民間企業在海外擁有的資產,這符合我們‘藏富於民’的總體戰略,也有利於‘走出去’戰略的平穩運行。”

  此外,王允貴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由於美元的強勢,造成了人民幣的相對弱勢。部分企業機構為了避險,做了一些套期保值,同時也加快了外債購匯還債還貸等動作。

  “總體來說,這些都是在外匯管理政策的容忍范圍之內。”王允貴強調。

(責編:薛白、李棟)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