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股票頻道

香港離岸金融等優勢助力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

2015年12月04日13:58    來源:人民網-股票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深圳12月4日電(記者王千原雪)目前,中國期貨市場已經連續多年交易量居全球首位、流動性充足,但我國期貨市場依然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結構單一的狀態,市場結構僅限場內市場,鮮有國外投資者參與,市場欠缺深度廣度,形成的價格在國際上缺乏話語權。

日前,在深圳舉辦的第十一屆國際期貨大會上,各方專家為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國際化進程建言獻策。

推動期貨和衍生品國際化,對於增加中國在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具有重要影響。中國銀行業首席經濟學家、港交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鬆指出,中國作為許多大宗商品全球最大的消費國、貿易國和生產國,對這些大宗商品始終缺乏定價權,使中國企業長期處於相對不利地位。除了影響中國企業進口成本外,大宗商品定價權對於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談到如何推動國內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巴曙鬆表示,首先,借助香港離岸金融市場的優勢,把國內交易所和國內衍生產品推出去,打造期貨和衍生品市場開放的交易平台,鼓勵中國國內的交易所到香港推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期貨交易品種,以人民幣來計算價挂牌交易,吸引全球的投資者參與,逐步把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主導的時間段,由歐洲時間交易時段向亞洲交易時段轉移,由美元的計價主導向人民幣計價主導轉移。

隨著港交所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其定價能力、風險管理能力、風險管理產品和經驗,將逐步與中國市場需求對接。

同時,可以借助現在各地的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探索建立既符合國際慣例又滿足境內需求的規則體系,既能充分的滿足不同投資者交易和風險管理的需求,又能做到開放策略的風險可控。此前,滬港通模式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經驗。兩邊的市場,從監管體系、法律體系,投資者體系和交易系統,都沒有做大的變化,但是市場實現了可監管、可追溯的連通。滬港通模式可以向債券,商品、衍生品延伸。

此外,配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並以現貨企業需求為導向,在自貿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交割倉庫,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新技術,來創新物流和供應鏈方式,降低倉儲物流的成本,提升競爭力。在現貨市場基礎上發展衍生品市場,利用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金融支持。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宣布,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產品將全部“空降”至港交所,這表示表明港交所的180多家券商機構不需要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會員,就可以交易其產品,在亞洲時段、以亞洲方式、以香港的清算結算交易。今后港交所發展的元素,是把國際的流量帶入中國的產品,把中國的流量帶入國際的產品,把國際和國內流量充分融合產生“化學反應”。這也將為推動中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國際化產生積極作用。

國務院發展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稱,我國期貨市場與國外期貨市場分割性、封閉性較強。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是一個必然過程,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20多年的發展,監管效率、市場機制、參與者能力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推進國際化進程的過程中,遵循大膽嘗試、循序漸進的方式更可取。應該積極從監管、操作、風控方面,圍繞國際化問題,研究國內現有的運行方式、規則、監管手段、監管能力,有成熟的產品就大膽推出,邁出國際化的重要步伐。例如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等品種的研究與推出,將幫助我們思考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中,發現風險和積累經驗。

(責編:呂騫、李海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