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新“國十條”出台一年來,改革與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保險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一系列的數據也表明,行業規模保費快速增長、盈利狀況不斷改善。然而在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的同時,勢必會面對更趨復雜的新風險,尤其是警惕金融風險跨行業交叉傳遞。
這一隱憂已引起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並開始拉響“排雷”警報。上海証券報昨日從業內獲悉,保監會正在通過風險排查、開展臨時壓力測試等方式,多管齊下防范與化解新形勢下壽險行業的潛在風險,確保不發生系統性或區域性風險。
排查重點鎖定六類風險
記者從業內人士口中得知,此番風險排查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排查人身保險(包括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公司目前存在的幾類突出風險,將風險充分暴露、及時處置、妥善化解。
排查重點主要集中在六個領域,既有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公司交叉傳遞的現象,也有壽險業長期積累下來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包括現金流風險、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保單借款風險、銀保業務經營風險、非保險金融產品風險、案件風險。
因業務發展和現金流高度依賴新業務,盈利和償付能力高度依賴投資收益,業內人士對於部分中小壽險公司的現金流風險心存擔憂,而這也是此次被排查的六大風險之一。
據業內人士透露,根據排查要求,各人身險公司須結合公司新業務發展規劃、滿期給付與退保支出、投融資情況等,判斷公司是否存在現金流風險。尤其是以高現金價值產品為主、依靠短期負債支撐長期投資(即“短錢長投”)的人身險公司,可能需要進行重點排查。
而與現金流風險相關的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保單借款風險,也是此次排查的重點。此外,還將排查銀保業務經營風險和案件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新近出現的非保險金融產品風險,也出現在此次排查的范圍之內。人身保險公司及其從業人員銷售包括第三方理財產品在內的非保險金融產品的,排查是否有銷售資質,非保險金融產品是否經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審批,是否存在產品發行單位違約、銷售誤導、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風險。
臨時性壓力測試啟動
根據要求,各人身險公司須將風險排查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並使其常態化﹔此外,風險排查應深入人身險公司各級分支機構,嚴查徹查,不留死角﹔對於排查發現的風險、暴露的問題要採取措施,立行立改﹔同時各地保監局採取實地督導、抽查、非現場分析、風險質詢等方式,檢查風險排查工作開展情況和排查效果。
與此同時,為防范化解風險,保監會近期多管齊下出台舉,其中就包括將開展一次人身險公司臨時壓力測試,主要為現金流壓力測試和償付能力壓力測試。
記者從多家人身險公司獲悉,此次臨時壓力測試將採用情景法,測試情景包括基本情景和壓力情景。基本情景是指保險公司未來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壓力情景是指保險公司未來有可能發生並且會對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產生嚴重不利影響的情景。
從具體測試范圍來看,此次現金流壓力測試隻測試業務現金流,不測試資產現金流和籌資現金流,基本情景下,以2015年三季度末作為報告時點。“通過這次壓力測試,保險公司可以充分評判公司自身可能存在的流動性風險和償付能力風險,以確保經營穩定性。並且保險公司還須將測試結果、公司流動性風險和償付能力風險的總體判斷及相應的風險預防和化解措施等形成壓力測試報告,報送至監管部門。”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說。(記者 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