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人民網>>金融>>正文

關注人民幣新匯改:不存在持續貶值 資本流動在正常范圍

在當前出口疲軟、人民幣面臨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風口之際,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亦引來階段性持續貶值、資本外流等爭議。
2015年08月14日00:07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上海8月14日電  (魏倩)在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十周年之際,連續三日人民幣匯率兌美元貶值累計4.66%,震動全球市場。

  央行8月11日宣布,即日起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將“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當日,人民幣匯率下調逾1000點,創下歷史最大降幅。8月12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3306,較11日中間價6.2298再貶1000余點。8月13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4010,再貶700點。

  在外界看來,此番匯改是央行2005年匯改后極其重要的一次人民幣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但在當前出口疲軟、人民幣面臨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風口之際,改革亦引來階段性持續貶值、資本外流等爭議。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這是央行推進匯率改革的正常舉措。調整不是央行要人為來決定匯率,而是去除過去中間價偏離市場價的扭曲現象,是順應市場的動作,“不存在持續性大幅貶值的可能性”。

  13日,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吹風上表示,人民幣經過兩天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3%左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偏差校正基本完成。

  糾正匯率中間價與市場偏離 

  匯率中間價,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天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發布的參考價。根據規定,每天外匯市場交易隻能在中間價波動區間進行。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內波動幅度是中間價上下2%。

  理論上,匯率中間價是由市場決定,但是目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經常與上一交易日匯率收盤價有較大偏差。以8月10日為例,中間價報6.11,但是收盤價是6.21,差了1000個基准點。

  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師的普遍估計,既與國內因素有關,也與國際因素有關的偏差大約累積了3%左右。在過去,市場一直預期匯率波動幅度或擴大至3%,不過對於中間價定價方式的改革感覺突然。

  黃益平對人民網表示,現在中間價和市場價差距挺大,其實造成了貶值預期,不利於市場穩定。價格一直偏離比較大,也表明人民幣太強,“盯”美元太緊,間接導致了出口表現不好。“央行要做一次性調整,不太可能給出預期”。

  此番“糾偏”有利於提高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及其基准性,但是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個時點宣布調整理由並不充分,在經濟層面看不到匯改的急迫性,人民幣加入SDR的考量才是匯改此時出台的最主要原因。

  對此,張曉慧13日專門解釋,選擇此時調整與7月信貸意外跳升有關系。7月是普遍貨幣增長的傳統小月,但是今年7月M2比6月跳升1.5個百分點,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1.61萬億。

  黃益平認為,為加入SDR是理由之一,但是經濟疲軟、中間價偏離市場也是客觀事實,更重要的是應從匯率機制改革和金融開放的角度來解讀更好。

  易綱表示,這次完善匯率的機制基本上是要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化機制,使未來改革開放的日程持續推進,特別是資本可兌換日程。

  貶值10%是“無稽之談”

  自11日央行宣布改革后,人民幣匯率連續三日貶值累計4.66%。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大為增強,有機構甚至預計到年底還有5%的貶值空間。

  對於如此大的跌幅,央行12日解釋,尋求外匯市場供求均衡點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都有可能會臨時性加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波動。短暫的磨合期過后,外匯市場日內的匯率波動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變動將會逐漸趨向合理平穩。

  在黃益平看來,“並不存在持續性大幅貶值的可能性”,隻要匯率沒有大幅度震蕩,經濟沒有大問題,國際市場在經過短暫反應或調整后,很快會穩定下來。事實上,中國很多投資回報比美國高,經常項目順差也有盈余,外匯儲備也比較多。過去價格偏離市場時間比較長,對經濟造成壓力,現在允許貶值,尤其是讓市場因素發揮更大的作用,有貶值壓力很正常,不值得特別擔憂。

  張曉慧13日表示,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央銀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從長期看,人民幣仍然是強勢貨幣,當偏差得到校正后,從我國經常項目狀況和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現實出發,未來人民幣還會進入升值通道。”她說。

  而對12日市場所傳官方要人民幣要貶值10%來刺激出口,央行副行長易剛回應“完全是無稽之談”。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更為樂觀。匯改“將事實上擴大中間價的波幅”,他說,如果此次市場化貶值成趨勢,將有助於改善中國總需求,企業盈利改善,促使中國經濟盡快復蘇和去杠杆,更靈活的市場化匯率也將為最終入SDR加分。

  資本流動在正常范圍 

  與上述人民幣貶值壓力相伴隨的是強化了資本流出壓力。年初時就有經濟學家認為,隨著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我國在2015年面臨資本外流壓力。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為3.65萬億美元,已是連續三個月下降,但依然是全球央行中最高的。對於過去一年所降的3000億美元,易綱解釋是境內居民和企業在境內銀行的美元存款大幅增加,去年大概增加1080億,今年上半年大概增加了700多億美元。還有就是對外投資力度很大,包括“一帶一路”建設都有用到等等。

  “資本流動在一個正常范圍內”,易綱認為,“一個有彈性的匯率更有利於讓資本流入流出更加平穩”。

  華泰証券研究團隊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貶,未必會導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但對國內流動性在邊際上是收緊的。

  也有經濟學家預計,匯改后可能帶來金融市場資金緊張,需要降准來對沖。光大証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指出,人民幣貶值預期之下,未來資本流出的規模還會更大,央行需要在匯市中買入人民幣的規模估計會很大。而此舉會抽緊國內金融市場的資金面,為對沖影響,央行需要加大在國內的流動性投放。

  黃益平表示,如果造成流動性短缺或者出現其它問題,央行有多種暢通渠道解決,降准、公開市場上操作,或者定向提供流動性都可以。

  而對短期內外匯市場的反應,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近兩日的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在可控范圍之內。但更為重要的是,人民銀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市場匯率。

  黃益平表示,“這次改革也留有‘尾巴’,中間價是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同時綜合考慮國際市場狀況和其它因素。假如匯率超過央行心理承受時,還有操作空間。外匯市場不是自由市場,相當長時間都是有管理的浮動。”

  那麼在完善中間價報價方式之后,未來匯改將會怎樣進行?過去十年,央行匯率機制改革一直是圍繞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逐步形成雙向波動以及保持匯率基本穩定這三個目標進行。

  “未來改革目標還是保持這樣的方向。”黃益平表示,下一步匯改最可能是擴大交易波動區間,再往前走更多就是量變,也就是說中間價將更多參考市場因素。按央行易綱所說,理念是“讓市場在配制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加快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外匯產品,推動外匯市場的對外開放。

 

(責編:值班編輯、呂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