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務建設可以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突破口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黃志凌

2019年07月30日15:50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三、智慧政務產生了海量完整准確透明的數據,為政府職能轉換、機構改革提供依據

當前我國經濟體量明顯增大,經濟社會變化快速而深刻,政府事務顯著增多,部分政府機構公務人員出現了快速擴編、膨脹的苗頭,雖然緩解了政務供給壓力,但也產生了行政資源錯配超配、機構間溝通協調成本高等問題,顯然與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簡政高效不相符合。

誠然,政府每次機構改革、優化流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甚至大量研究、廣泛借鑒國外經驗,但由於現在很多政府事務都是分散在不同部門、線下處理,數據記錄和積累的不多,共享不夠,無法准確定位哪些環節效率低、哪些業務重復、哪些流程相互依賴關系強,也無法預測市場主體和公民對哪些服務需求大、對哪些流程意見多。尤其是隨著政府部門職能的固化,大量流程是從本部門管理方便的角度制定的,辦事任務需要重復提供大量資料、反復跑若干部門。與政府部門不同的是,很多企業近些年依托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對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用戶體驗全面提升。由於政府缺乏完整、准確的用戶行為數據,尚不能有效對政務各環節、各流程進行精准量化,難以找到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機構的切入點,也找不准完善體制、制度、法律法規的關鍵點,不能及時有效的根據形勢變化進行適時變革和動態調整,政府機構改革不能完全達到理想目標也就在所難免。

智慧政務的發展,形式上是將政府各項事務搬到線上或者各種形式的智慧政務大廳,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採集到以往完全無法採集的數據,例如居民點擊數據、預約情況、流程辦理環節、辦理時間、資料提供狀況等,還能夠將分散在不同職能部門如民政、司法、公安等數據整合到一起。隻要各級政府領導者具有一定的數據思維能力,就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科學合理的調配政務資源,完善治理結構,倒逼各級各部門精准減權、放權、治權,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機構改革中職責不能充分有效的理清、簡單調整一刀切的錯配局面。尤其是隨著經濟體量迅速增大和社會進步要求越來越高,面向經濟主體和百姓的政府事務大量增加,再用過去簡單的人海戰術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勉強為之還會產生機構龐大、人浮於事等新的老大難問題,使簡政放權改革成效失色,而智慧政務和大數據則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在組織結構中消除數據孤島,構建跨部門數據共享平台,培養數據分析團隊,制定數據驅動指標,將是治理未來城市最有效的方法。

總結經驗,“信息孤島”、“數據煙囪”壁壘問題是制約智慧政務發展的瓶頸,智慧政務的關鍵在於統一數據標准的建立、數據信息的互聯和共享。政府的大數據中心不能僅僅是做數據整合、數據分析,還要承擔幾項職責。一是規劃政府數據架構,清楚定義哪些數據由哪些部門負責、數據如何流動共享、數據如何支持政務流程。不能由各個部門來決定採集什麼數據。二是制定數據安全框架,確定數據共享的最低原則。三是問題導向,確定要用數據解決的主要問題。通過智慧政務,不僅可以優化行政流程,還使政府治理透明公開化,提高政府服務效能,也進一步理順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理清哪些是政府必須要承擔的,哪些是政府應該放的,政府、市場主體各自職責清晰,既防范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中的“錯位、越位、缺位”,又很好地實現了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實踐上來看,無論是浙江“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江蘇“不見面審批”,還是貴州“進一張網辦全省事”的大審批服務格局,省級統籌縱向聯通橫向協同的網上政務服務一體化架構逐漸清晰,規范了政府的履職清單、施政清單、服務清單,消除了權力尋租空間、激發了市場活力、打造了最優發展環境。

四、大型銀行積極參與智慧政務建設,形成了“建設銀行模式”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不一樣,經濟基礎不一樣,不同地方政府各個職能部門承擔的職責不一樣,智慧政務很難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模式。不僅各地因地制宜推進智慧政務是現實的選擇,而且借助社會力量快速提升政務智慧能力也是積極探索。建設銀行圍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各種“痛點”、“堵點”,相應國家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戰略,以雲南分行為試點,通過現代新金融的洞察和方式,發揮建設銀行金融、科技、線上、安全、渠道、服務6大優勢為政府開發智慧政務平台,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眾辦事創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開創了中國政銀合作“建行模式”。

(一)推動政府治理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同時也明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成為“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的基本出發點。建設銀行從頂層設計階段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力圖透過智慧政務平台建設,以信息化建設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雙輪驅動撬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突出“我(群眾、企業)要辦事”和“政府能辦事”,實現政府、企業、居民三類主體服務閉環。在政府端打通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數據決策,有助於政府開展精准治理,推動自身的高效運轉、審批﹔在企業端實現一次登陸便可完成跨部門的多個事項辦理和查詢,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在個人端突出“隻跑一次”、隨時可找、順手就辦,打造百姓身邊的掌上政務大廳。通過智慧政務建設幫助政府提高服務的主動供給能力,百姓和企業辦事由政府“端菜”變成自己“點菜”,帶來主客易位革命式的改寫。“一部手機辦事通”被雲南省政府定位為“一場深層次的政府自我革命,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平台”,成為雲南省“營商環境提升年”的重大行動。

(責編:易瀟、章斐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