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新股民,2015年跌宕起伏的股市很多老股民也沒見過。年初,A股市場啟動加速上揚行情,上証指數從3000點附近一路攀升,隻用了三個月時間,6月12號創出5178點的近7年新高。誰知,6月15日之后的短短17個交易日,徹底毀掉了很多股民們的盲目樂觀。兩市掉頭向下,上証綜指跌去超過32%,兩市市值蒸發24.5萬億元,多少扼腕長嘆挽回不了資金的流出。
為了穩定股市,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市場信心,完善交易制度,抑制投機炒作,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直到11月7日新股發行重啟,股市也算是完全地回歸了常態化。如今在3500點回首,這一年A股的曲線圖給所有股民們上了一堂殘酷的公開課。
申萬宏源証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分析,第一,指數位置越高股價越高時越要控制自己的杠杆,而不是把自己的所有資金追進去一次性爭取一個更高的收益。其次,很多投資者盡管沒有高杠杆,但是由於高價格買入一些估值過高,實際上本身缺乏成長性的所謂“妖股”,所以調整的時候遭受損失也很大。最根本還是要調整好自己心態,注意價值投資。
2015資本市場留給2016年的禮物也是變數:注冊制要來了
剛剛過去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授權注冊制”審議通過並將於2016年3月1日開始施行,期限為兩年。猶記得2015年兩會期間,証監會主席肖鋼還曾表示,証券法修訂草案須完成三讀才能頒布實施。而4月下旬,草案也完成了一讀,這水到渠成的一切因為6、7月間的股市大幅波動,終於還是沒能在年內順利完成,而不得不採取人大授權的特殊渠道,恐怕更多原因在於時機不等人。當然,注冊制來了,市場決定發行細節,投資者更多自擔風險,也不意味著“臭魚爛蝦”就都能來圈錢了。
証監會主席肖鋼明確表示,相對核准制,注冊制更為有利於培育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實體經濟,交易所在審核中重點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進行監督,監管部門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格處罰欺詐發行、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
可能“大擴容”的擔憂此前已經被証監會不止一次辟謠,於是,這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重大突破留給2016年更多的應該是契機。它當然預示著更多公司能夠走進A股市場,但也意味著散戶投資者們此前偏愛炒小炒差的A股投資特色可能在2016年即將終結。
富國基金策略部總監馬全勝說,注冊制能發多少、怎麼發其實是市場說了算的。有預繳款的時候對貨幣市場有比較大的凍結資金。取消預繳款十個新股原來凍結是1萬億,最后就是10個億新股的量。明年就600多個新股全部發出來最多也就5000多億佔用資金的量,所以從新股發行佔用資金量來看其實對市場影響不大。真正的影響是對殼資源的影響。因為現在有很多並購重組,有很多小股票估值能給的上去。注冊制后殼資源價值降下來以后,整個中小盤的那些股票估值如果降下來的話,就會給A股市場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2015留給2016最近在眼前的變數:限售股解禁規模要井噴了
此前很多時候,限售股解禁可能都不算是個事兒,但2015年的7月8日,証監會一紙公告要求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穩定市場信心的特殊手段不可能一直存在,這一點所有人都明白,擋不住此后積累的解禁規模還真是不容小覷。
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研報顯示,2016年1月份股東高管潛在解禁規模1.1萬億元左右,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整個一季度大股東和高管的解禁規模接近1.5萬億元,是2015年全年的三倍還要多。分板塊來看,中小板、創業板減持壓力大於主板。禁令將在2016年1月8日到期,成為2015年留給下一年最先到來的擔憂。
開源証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指出,減持的壓力主要不是來自於主板,主要來自於創業板和中小板。本來年初是不缺錢的,如果某一家公司控股股東不是特別缺錢,可能會選擇不賣,就怕有些缺錢的,極度缺錢又融不來錢,那他隻有賣票。還有一些是高估值的,比如現在市場上有些1000倍市盈率的股票很多,像這些股票危險比較大。相反,倒是國有控股企業,這種壓力比較小。
今天(31日)盤后,証監會正式發布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的一系列相關規則,2016年1月1號起,投資者申購新股時將不再需要預先繳款,小盤股將直接定價發行,發行審核將會更加注重信息披露要求,發行企業和保薦機構需要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為順利向注冊制過渡,監管部門將有更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