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人民網>>金融>>正文

中國嚴管互聯網金融以“規矩”成就更大“方圓”

2015年12月29日19:0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嚴管互聯網金融以“規矩”成就更大“方圓”

剛剛出台的中國網絡支付新規——《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讓擁有6.68億網民的“中國互聯網大海”泛起層層漣漪。

雖有抱怨措施嚴厲令支付不便的聲音,也有懷疑此舉是為保護傳統金融大鱷的猜測,但主流觀點依然是支持政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並為政府如何採取更科學措施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建言獻策。

支持、建言、抱怨、猜測……各種聲音背后,是中國互聯網金融正迅猛發展,增添中國經濟活力、方便消費者的同時,風險和隱患也不斷累積的事實。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數據顯示,中國非銀行支付機構2012年處理的互聯網支付業務金額共計6.89萬億元,而這一數字到2014年已超過17萬億元,增長了147%。

但是互聯網金融虛擬性、跨地域性等特征使犯罪分子更容易利用其實施犯罪。近年來,利用P2P平台實施的集資詐騙案件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大量出現,利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與手機綁定實施的信用卡詐騙案、騙取附屬信用卡的貸款案等案件也不斷出現。

網絡支付業務更是存在不少問題和風險,包括客戶身份識別機制不夠完善,為欺詐、套現、洗錢等風險提供了可乘之機﹔以支付賬戶為基礎的跨市場業務沉澱大量客戶資金,加大了資金流動性管理壓力和跨市場交易風險﹔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欠缺﹔存在夸大宣傳、虛假承諾、消費者維權難,等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支付新規的出台折射了中國政府對“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事物,從觀望警惕到引導支持,通過轉變監管理念、改革監管體制、健全監管規劃,促進它健康發展,進而為經濟作出更大貢獻的深層考量。

將於2016年7月1日開始實施這項網絡支付新規,堅持支付賬戶實名制、平衡支付業務安全與效率、保護消費者權益和推動支付創新的監管思路,將個人支付賬戶分為三類,使小額支付偏重便捷、大額支付偏重安全。

“管死”絕非監管者初衷,既“管活”支付機構又“管穩”使用者,讓網絡支付在“規矩”中畫出更大“方圓”,才是其中的深意。

在新規出台過程中,中國央行進行了廣泛調研論証,充分聽取了行業意見,綜合考慮了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大眾網絡消費及民生支付便利、促進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等多方面因素。

中國知名互聯網支付平台“支付寶”稱,該辦法“對於互聯網支付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規范和指導,對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將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認為“在規范的同時,也給行業的未來發展和創新預留了空間”。

去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50億元,增速超160%﹔今年前11個月,中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4.5%,遠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的增速。與此同時,消費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前三季度貢獻率接近60%。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市場活力已成為從政府到民間的行動共識。對於能活躍經濟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政府自然不會“因噎廢食”,而是走出了一條從“如何監管”再到“完善監管”的認識升華之路。

回想最初支付寶推出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時,曾因迅速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理財及儲蓄業務,引發中國社會對於“中央會否取締余額寶”的猜測。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及時公開表示,對於余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過去沒有嚴密的監管政策,未來有些政策會更完善一些。

從今年7月份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到日前出台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還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這些規范結束了互聯網金融行業長期缺乏監管規則的狀態,是政府對“完善監管”這一承諾的兌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特別強調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業內預料,未來將有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規范辦法陸續出台,補齊該領域短板。

而作為跨越互聯網與金融兩大領域的“新軍”,互聯網金融必須在“活躍自由”與“嚴謹規矩”兩種特質中平衡取舍,在嚴守規矩中積極創新,方能成就活躍中國經濟這一更大的“方圓”。(記者劉斐 李雲路)

(責編:陳鍵、楊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