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記者周慧)昨日,央行、外管局聯合發布通知稱,延長外匯交易時間並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根據通知,自2016年1月4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至北京時間23:3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報價等市場管理制度適用時間相應延長。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北京時間16:30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成交價作為當日收盤價。
符合一定條件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經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后,可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參與全部挂牌的交易品種。
央行相關負責人解釋,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后,市場流動性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仍以日間交易為主,並且最大程度反映中國外匯市場真實的供求狀況。夜間交易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可能使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匯率容易失真甚至有被操縱的可能。
招商銀行同業金融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這是人民幣外匯市場從青澀邁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人民幣加入SDR,逐步成為國際主要貨幣后,現有在岸市場的匯率交易安排,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參與方的需求,延長交易時間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並逐步邁向5×24小時的連續交易機制的重要安排。延長在岸市場交易時間,有利於覆蓋歐洲時段在岸匯率的價格真空,完善人民幣匯率價格發現和形成機制。
他還表示,央行鼓勵合格境外主體進入銀行間市場,有利於擴大在岸市場的成交量等,加強對離岸市場匯率的引導,避免離岸市場對在岸市場形成心理沖擊,也有利於加速中國外匯市場融入全球匯市,但短期不大可能吸引境外機構大規模進入人民幣外匯市場,因為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及完全放開資本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