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奇茹)昨日,國內首個反映互聯網金融總體發展情況的量化指數工具——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正式發布。根據首批指數研究結果,“60后”用戶意外成為了互聯網金融增長的一大生力軍用戶。
從地域來看,指數顯示,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天津七省市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優於全國,其指數值顯著高於其余24省市。此外,經濟落后地區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增速較高,充分顯示了互聯網金融的“普惠”特點。
從用戶年齡層來看,無論是互聯網支付、互聯網貨幣基金、互聯網信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投資理財和互聯網征信中哪一種互聯網金融業務,“80后”和“90后”都是主要的用戶群。但從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份,“60后”和“90后”則意外成為了增速最快的兩大互聯網金融用戶群。指數編制相關人員分析,這說明互聯網金融正在向年齡的兩端用戶群滲透。
報告由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和螞蟻金服共同編制,今后將每季度公布一次。指數採用的數據源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公開數據,螞蟻金服、眾安保險、米麼金服、趣分期等互聯網金融代表性企業提供的數據及零壹財經等第三方機構的研究數據。
近兩年來,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支付、小貸、眾籌、P2P等眾多領域均高速發展,但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市場上缺乏量化的標准來觀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無論是企業、投資者還是監管部門都難以定量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