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人民網>>金融>>正文

擁抱“互聯網+”時代的郵儲銀行

2015年12月10日14:06    手機看新聞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的提出,意味著互聯網已經超越了信息技術本身,成為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構建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7月18日,人民銀行聯合各部委印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互聯網金融的規范化、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和監管的依據。“互聯網+”的興起對傳統銀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但機遇大於挑戰,推動著銀行的業務創新和轉型發展。

打造平台銀行+智慧銀行+普惠銀行

作為一家資產規模超近6.8萬億元,擁有4萬多個營業網點,服務近5億客戶及1.4億電子銀行客戶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一直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發展,積極學習借鑒互聯網思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加快創新發展步伐,依托遍布城鄉的實體網絡和廣泛覆蓋的電子渠道,著力打造平台銀行、智慧銀行和普惠銀行。

在打造開放協作的平台銀行方面,郵儲銀行已採用雲技術,全力推進互聯網金融雲平台建設,實現網上銀行、移動金融、自助銀行、微銀行等雲接入。同時,依托中國郵政龐大的實體網絡,整合“郵樂網”電商平台、EMS速遞物流平台資源,發揮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先天優勢,搭建了郵儲銀行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實現了“互聯網金融+農村電商”、“互聯網金融+速遞物流”、“互聯網金融+郵政分銷”、“互聯網金融+國際小包”等多領域合作新模式,形成了獨具郵儲銀行特色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

同時,郵儲銀行還著手打造了“體驗+智能”的智慧銀行。一方面,將個人網銀、手機銀行、微銀行、電視銀行、電話銀行等全覆蓋的線上電子銀行,打造成業務品種齊全、客戶體驗良好的線上交易服務平台﹔另一方面,依托4萬個營業網點、7萬台自助設備,打造智能設備豐富、服務流程便捷、智能網點引領的線下營銷服務平台。實現電子渠道與實體網絡的互聯互通,協同發展,形成了線下實體銀行與線上虛擬銀行齊頭並進的智慧銀行新格局。

平等共享的普惠銀行也是郵儲銀行發展的新目標。郵儲銀行“進步,與您同步”的理念,與互聯網精神高度契合。我們將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三農”、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在校大學生、高新技術產業等客戶需求,通過立體化的普惠金融服務渠道,依托“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服務新模式,積極打造普惠金融特色銀行。

擁抱互聯網金融新實踐

2014年初,郵儲銀行開始策劃新一輪的IT規劃。目前,郵儲銀行已經基本完成了新一輪IT規劃的編制工作,按照“十年視野、五年規劃”的要求,對郵儲銀行信息系統的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基礎設施、信息安全以及IT治理、數據治理等工作進行了全面規劃。新一輪規劃的實施將支撐和引領郵儲銀行未來五年業務發展,對實現郵儲銀行業務發展戰略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在未來成為虛擬網點最強銀行的目標,郵儲銀行通過頂層設計,在新的IT規劃中把虛擬網點建設作為全行一項重要戰略,在客戶服務、渠道協同、產品創新、績效考核、經營決策、風險管控等方面做好前瞻性規劃,不斷豐富業務品種,完善營銷渠道,提升服務能力。

同時,郵儲銀行還依托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加快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為緊跟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推動郵儲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郵儲銀行於2014年1月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實驗室主要定位為郵儲銀行互聯網金融前沿產品、技術、流程和商業模式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工廠,同時承擔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概念驗証、快速研發等工作,為后續應用或推廣提供依據。

實驗室成立以來,圍繞移動金融、智能網點兩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2014年,在移動金融領域,研究開發了包括二維碼購物、二維碼POS等在內的二維碼應用,並完成了電子銀行移動展業產品原型開發。在智能網點方面,完成了自助發卡機等設備的實驗,這些新型自助設備的推廣將大大減輕網點壓力,改善客戶體驗。今年,創新實驗室在這兩個方面繼續深耕發力,重點研發人臉識別手機登錄、條形碼資金歸集、超級櫃台等產品及功能。

此外,郵儲銀行也在積極探索,依托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以互聯網金融雲平台建設為契機,以產品創新為驅動,以數據分析為引擎,以整合郵政集團優勢資源為切入點,以網貸產品為突破,著力打造集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為一體的、開放的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具體來說,就是針對不同的受眾人群、不同的業務合作伙伴,推出相應的互聯網信貸產品,比如服務郵樂網商戶的“商樂貸”、服務農村電商客戶的“掌櫃貸”等等。近期,郵儲銀行將推出互聯網信貸專屬APP產品,從而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更優質的體驗。

互聯網時代適者生存。郵儲銀行將與互聯網企業共同努力,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對銀行進行再造,打造適應互聯網金融要求的商業銀行。與此同時,郵儲銀行還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戰略定位,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擁抱“互聯網+”的新時代。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趙爽、庄紅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