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人民網>>金融>>正文

百事手機不可樂 眾籌遇冷瀕臨失敗

陳雪檸

2015年12月03日07:18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百事也要出手機?記者昨日獲悉,全新百事智能手機自11月18日登陸京東眾籌以來備受冷落,截至昨日下午六時,百事手機籌到的金額還未達到目標的一半。如今,距離截止日期僅剩一天,不少支持者猜測此次眾籌恐將以失敗告終。“就是來宣傳走一遭的,沒打算成功吧。”有網友留言調侃。

飲料做得再好,但轉做手機,消費者未必買賬。百事手機原計劃在國內率先上市,眾籌總額4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00.7295萬元),資金到位后就啟動生產。

隨著國內眾籌平台如雨后春筍不斷增多,眾籌的面貌早已不那麼“小清新”。從鼓勵創意到兜售產品,眾籌網站逐漸變了味,從“孵化器”變成了普通的電商。如今,草根用戶的錢包和情懷再沒那麼容易雙手奉上,給眾籌網站捧場的人也不像最初那麼狂熱。

還有多少眾籌彼此成就夢想?

眾籌,通俗地來講,就是大家籌錢完成項目,眾人拾柴點燃夢想。對於創業者來說,眾籌是實現創業理想的舞台,讓有創造力的人有可能獲得資金來實現初衷﹔對於出資人而言,眾籌給了他們一個方式,與新奇好玩的創意、溫暖有趣的故事產生共鳴,然后投入數額不高的資金予以支持,並獲得回報。

據了解,百事此次眾籌的名頭雖然是“pepsi Phone”(百事手機),並提供了專屬的“百事藍”配色,具有百事品牌的符號和元素,不過,這款手機實際上是百事公司的品牌授權產品,深圳酷比通信為產品制造商。有業內人士透露,代工的酷比公司雖有自有品牌,但產品知名度不高,主要從事低端手機的開發。從眾籌的情況來看,499元的檔位還算吸引人,但699元、999元、1299元幾檔就少人問津了。

配置不出眾,老套的品牌加代工的模式已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買單。既為“眾籌”,產品的創意和個性到底體現在哪兒?不少網友質疑百事手機此次眾籌的誠意。

作為舶來品,眾籌興起於美國網站kickstarter。雖然它不是最早以眾籌概念出現的網站,卻是最先做成的一家,進而成為眾籌領域的鼻祖。盲文手表、純手工點心、漫畫書出版計劃……有人說,在眾籌網站上,花出去的錢不叫“購物”,而是彼此成就夢想。

你願意為一個建筑師在鄉村建一棟適合小孩玩耍的樹屋而掏出500元錢,是因為你和他有著同樣的願望,希望給孩子提供一個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最好機會,希望看到它成為現實。你希望定制一款盲文手表,是因為大廠商不願生產,可你的親人卻非常需要。

眾籌網站進入中國,似乎有些發育不良。

百姓網聯合創業人李佳今年7月再次創業,推出蘋果電腦外接硬件產品,在kickstarter網站眾籌資金88萬美元,刷新了中國公司在美國眾籌的紀錄。他曾犀利地表示:“國內其實沒有眾籌,國內很多眾籌網就是首發網,必須証明你的產品是能夠量產的,流程全部弄好,才可以去眾籌。像京東眾籌、淘寶眾籌,嚴格意義上並不是眾籌。”

創業者:眾籌是一種市場推廣

對於眾籌過程中刷單、炒作、一小時破百萬元、眾籌總金額動輒超過千萬元級別、跟經銷商聯手作秀等諸多亂象,快樂媽咪CEO陶建輝曾明確表示“或多或少都知道”。但在推廣產品時,他依然決定全力投入來參加眾籌。

“對於絕大多數像我這樣的創業者而言,不具備雷軍、周鴻祎等人的明星效應,他們賣個東西,微博一發,就有海量的轉發評論,產品一上線,分分秒秒就一搶而空,而我們就是白送,也沒有多少人理睬。如果創業者幻想依靠互聯網,靠自己吆喝幾句,就創造銷售的奇跡,那隻能說是白日做夢。”對於創業者的艱難,陶建輝坦言。

為了在眾籌中取得最好的效果,陶建輝大方承認動用了渠道商的力量,眾籌金額的90%來自渠道的支持。“眾籌價格才99元,光靠個人力量,難以產生百萬的銷量,因此從籌劃眾籌起,我與銷售團隊就天天與各種渠道接洽。”

此外,在陶建輝看來,眾籌也為產品低價買到了不錯的廣告位。“京東眾籌平台收取3%的費用,100萬元眾籌金額,需要給京東支付3萬元。這3萬元要是在京東買廣告位的話,你能買到什麼?首頁一條文字鏈一天都不隻這個價格。而京東在眾籌的流量投入巨大,毫不夸張地說,京東眾籌是個性價比絕好的宣傳推廣平台。”陶建輝在個人微博中寫道。

在陶建輝看來,無論是眾籌還是其他模式,隻要是市場推廣的性價比高,就不必糾結它本來的含義,就值得所有的創業者去嘗試。

有了渠道托盤,這場所謂“眾籌”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市場營銷。對於創業者來說,披了“眾籌”的皮,產品更好賣,這種對概念的炒作成了中國式眾籌的尷尬。

消費者:產品眾籌成團購

對於在中關村上班的小楊來說,在眾籌平台上購物讓她感覺“很受傷”。“一個多月前在眾籌網站上看到一款無線移動電源,據說是獨家設計,創業者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團隊感覺也很高大上,就支持了一百多元錢。”小楊感覺眾籌的東西比較獨特。

不過,讓小楊感到意外的是,同事在淘寶網上買到的移動電源外觀跟自己的幾乎一樣,各項參數保持一致,隻有價格比同事買的略低。“大約能省十塊錢吧。”小楊無奈地笑著。

眾籌怎麼就變成了團購?屢屢出現的“同款”讓不少出資的用戶心裡感到不舒坦。“不少眾籌產品能夠在網上搜到同款,反映了國內項目眾籌普遍存在的問題,即創新力低,很多項目大同小異。然而,由於現在眾籌的概念被炒得火熱,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可能會把眾籌當做噱頭,將一些早已不是創新產品的商品拿來炒冷飯,甚至直接批發轉賣。”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錢海利此前對媒體表示。

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底國內至少上線338家眾籌平台,目前仍在正常運營的有288家,已覆蓋到21個省。今年三季度,零壹數據監測的21家主要產品眾籌平台中,成功完成籌資的項目總數為3805個,成功籌款金額約為7.2億元,活躍支持人次超過400萬。

在眾籌行業瘋狂生長的背后,眾籌的初衷卻漸行漸遠。“長此以往會導致眾籌越來越走樣,而背離幫助真正的創業者和初創企業成長發展的良性模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責編:李棟、李海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