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吸引了眾多資本和機構競相布局。
有分析人士認為,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相比,國內體育產業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政策紅利和產業商業化加深將進一步助推需求釋放,前景可觀。
體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互聯網+”正在與各個產業融合發展。
11月29日,一個“互聯網+體育”領域的行業合作組織——“互聯網+體育中國會”召開創立大會。這是22家“互聯網+體育”行業領導者,聯合創建的新型行業自組織平台。
中國體育產業之父、亞奧理事會道德委員會主席、國際排聯終身名譽主席魏紀中擔任首任會長。魏紀中表示:2014年《國務院46號文》發布以來,促進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與體育產業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全新趨勢。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成立這個服務行業交流合作的新型平台,我認為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必將對體育行業的融合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達晨創投的董事長劉晝,被選為這個新型合作組織的首任輪值主席。他表示:互聯網+體育中國會,將成為行業領袖共同組建的“智慧協同組織”——致力於構建互聯網與體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行業互動研討機制,為引領中國“互聯網+體育”產業創新發展實現力量積聚。平台將進一步聚合產業資源,促進平台高效溝通,增強產業領袖行業話語權,制定行業標准,扶持優質項目,推動中國互聯網+體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共同培育千億級體育企業
當下中國體育產業可謂是“國家在行動,政府在推動,資本在激動,市場在互動”。
2014年10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強調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體育產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產品、服務等企業上市﹔對部分體育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等。同年11月26日,《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發布,再次提到體育健身。2015年3月16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發布。
政策的接連落地,激活了市場和資本的熱情。在創立大會上,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殷俊海表示,互聯網+體育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帶來了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運轉效率、形成增值效應等變化﹔發展互聯網型體育企業,大家必須抱團取暖。
互聯網+體育中國會秘書長、維寧體育CEO紀寧博士發布了《互聯網+體育行業趨勢藍皮書》。這份研究報告認為,未來十年,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黃金時期,在體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新賽事、新媒體、新智能硬件、新產業服務等領域,都有機會誕生市值百億、甚至千億的上市公司。在“超級體育IP、主流趨勢項目、高效強需資源、互聯網+社群消費領域”將出現比較好的投資機會,一大批創新企業將可能從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