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陳雪檸
稅收減法換取“雙創”加法,是我國應對經濟轉型、推動產品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稅收優惠政策已減稅2375億元。
研發投入100萬
減稅可達150萬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重金投入研發與創新。在海澱區此前舉行的專利發布會上,小米科技高級專利工程師高朋介紹,公司成立僅僅五年,通過自主研發、收購等方式快速建立起專利資源池,已開始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龐大的研發投入並不是企業管理者們的一時沖動,他們有一本精打細算的稅收賬。
據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僅可在稅前全額扣除,還可多扣50%,也就是說企業支付100萬元的研發費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扣除150萬元。按照這項加計扣除政策,企業越是加大研發投入,越能享受更多的優惠,這讓不少企業在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路上越走越穩。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45094戶企業享受研發投入加計扣除政策,稅前收入可多扣除2370億元,相當於減稅592.5億元。據此推算,今年前三季度此項減稅規模約為444億元。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只是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的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中的一項。
企業要發展,資金是保障。為了讓企業有更多資金用於創新,國家對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比普通企業的稅負減輕了40%,同時,對引領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減稅965億元。此外,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不斷更新換代的設備佔用了大量資金,為此,國家對生物藥品制造、專用設備制造業等10個行業新購進固定資產實行加速折舊政策,今年前三季度,加速折舊政策為企業減稅66億元。
創新無止境,稅收扶持政策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今年11月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發出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享受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發活動和費用范圍,採取負面清單的方式加以明確,隻要不在負面清單上的研發活動均可實行加計扣除,企業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還可以向前追溯3年享受政策。同時,中關村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將逐步推廣,惠及更多的創新型企業。
建園+育苗
小微企業茁壯成長
北京的科技輻射力度已越來越強。上周,北京大學石家庄創業園正式開園,北京綠百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企業簽約入駐。園區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方向,將提供基礎服務、科技服務、創業服務、創業投資等一站式服務及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打造河北省的“眾創空間”。
按照稅收優惠政策,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科技園自用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向孵化企業出租場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務的收入,免征營業稅﹔符合非營利組織條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科技園取得的有關收入,可享受非營利組織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在稅收紅包的力挺下,“雙創”孵化器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服務平台建設方興未艾,帶動大學畢業生等群體變身“創客”,投入創業大潮。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小微企業是創業就業的主渠道。近年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持續升級,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從6萬元逐步提升至30萬元﹔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月銷售額從2萬元提升至3萬元。這些政策的實施為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了空間。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258萬戶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120億元,戶均減免稅額4600元﹔2800萬戶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優惠政策,免稅613億元,兩項共計減稅733億元。
與稅收政策相配合,今年9月底,市地稅局與海澱區政府聯合推出“稅銀互動”純信用貸款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海澱區納稅信用為A級的中小高新科技企業,可以向試點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無需提供抵押或質押。據統計,近2000家企業將從中受益。海澱區實際經營3年及以上、上一年度納稅總額在5萬至200萬元之間的納稅A級高新技術企業可申請“稅銀通”信貸,大致貸款額為企業納稅額的1-5倍,單筆貸款額度不超過300萬元,期限為1年。
市地稅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稅銀互動”,納稅信用與企業融資發展有機結合,納稅信用成為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資產,企業信貸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到良好解決,融資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