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人民網>>金融>>正文

楊再平:半年報呈現銀行業盤整醞釀新動能、新亮點

2015年09月13日14:13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賀霞)昨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接受媒體專訪,從上市銀行半年報數據解析當前我國經濟及銀行業發展形勢。楊再平表示,當前銀行業整體利潤增幅下降,不良率上升,反應了我國經濟運行中還面臨著困難和挑戰。但同時,上市銀行半年報中也呈現銀行業增長的新亮點和新動能。

銀行業超常發展得到校正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總營業收入達到了183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46億元,同比增長9.0%﹔16家上市銀行的淨利潤總和達到708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78億元,增速為2.58%,較去年同期10.66%的增速下降顯著。其中,五大行面臨的營收壓力尤甚,營業收入增長僅為5.81%,去年同期的營收增長是12.23%。

對於銀行業增速下降的原因,楊再平分析,五大行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代表了全行業面臨的困難。一方面,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影響,實體經濟不景氣,信貸需求動力不足,去杠杆、去產能的過程中,銀行不良貸款攀升,銀行紛紛加大撥備計提力度,一定程度上侵蝕了銀行利潤﹔另一方面,自2014年11月以來的央行降息,尤其是非對稱降息及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等宏觀經濟政策,對於銀行利潤也產生一定影響。

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階段,銀行業需要適應經濟發展形勢進行轉型。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互為依托,服務於實體經濟又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實體經濟的影響,銀行業需要適應經濟形勢進行轉型。過去十余年,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高速擴張,利潤高速增長,而“新常態”將體現五大特征,即: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寬進嚴管”等。多重因素導致當前上市銀行利潤增速有所下降。

此外,我國銀行業正處於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是一個長期任務。上半年,銀行業利息收入同比增長8.52%,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7.55%。需要強調的是,這種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是建立在大幅減費讓利基礎之上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內涵式增長。

四大亮點與新的發展動能

楊再平認為,中國銀行業剛剛經歷了超常規的增長階段,上半年上市銀行年報所反映出的增速放緩、不良上升,是對過去幾年銀行業超常發展的校正,同時,上半年銀行業的經營成果是在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取得的,總體保持了平穩的經營態勢,並呈現出資產結構調整、收入結構優化、創新引領轉型、發力“互聯網+”、綜合化經營提速等亮點。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銀行業的海外收入增幅高於境內業務收入增幅,境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9%,比境內營業收入增速高2.2個百分點,“走出去”效益進一步提升。

同時,銀行業增長的新動能也日益顯現。

一是銀行業營業收入中存貸利差收入一項獨大的現象正在悄然生變。從營業收入結構看,五大行、股份制以及城商行的利息淨收入佔比均較上年同期佔比下降。除五大行外,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均處於上升的趨勢。銀行業營業收入構成上最突出的變化為利息淨收入均較上年同期的佔比下降﹔同時,除四大國有銀行以及興業銀行外,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上升明顯,其他非息收入佔比的上升也較為顯著。股份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幅尤其亮眼。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分別實現了67.98%和62.39%的高速增長,招行、浦發、民生和中信銀行增速也均超過30%。

二是銀行業資產托管和收付委托等投資銀行業務,以及各類理財等業務,正成為重要的收入增長點。在減費讓利的背景下,大多上市銀行的非利息收入繼續保持了較高增速,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仍舊顯著提高,銀行業盈利來源不斷豐富,收入結構持續優化。當前,銀行業完全靠息差吃飯的狀況已經有所改變,賺取存貸差,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綜合化經營轉型模式成為銀行未來發展的方向。

未來,中國銀行業將抓住“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再加上互聯網、移動金融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運用,繼續提高銀行多元化運營結構、優化收入結構。

資產質量有望迎拐點

受實體經濟持續下行的影響,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以及不良貸款余額均有所上升,資產質量承壓。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資產總額達到了8703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了3121億元。其中五大行達到了6426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達到了1959億元,城商行達到了317億元。這引起很多社會人士的擔憂。楊再平分析,雖然上市銀行不良資產水平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總體在1.5%的平均線上下浮動,水平仍可控。

一方面,當前中國銀行業的收益完全可以覆蓋不良風險。2015 年上半年不良資產確實通過撥備在侵蝕收入,但遠未到侵蝕淨資產的地步。在不考慮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即使將關注類貸款考慮進來,貸款減值准備與 1年的淨利潤總和(2.9 萬億)也可以吸收所有的非正常類貸款(2.7 萬億),不良資產不會損害淨資產。動態看,所有上市銀行的淨利差均遠高於不良資產生成率,這意味著當前資產收益完全可以吸收新增不良帶來的風險。

另一方面,我國銀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持續提高。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95%,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10.79%,均處於較高的水平。銀行業面對當前各類風險的加大,考慮到風險的可控性,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撥備及核銷力度。上半年,銀行業貸款損失准備金3萬億,比年初增加2668.3億元,貸款撥備率達到3.12%,比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中國銀行業有能力控制不良貸款的規模和比率,有能力應對不良貸款的周期性增長和暴露,不會發生危及經濟增長的大規模、系統性金融風險。

楊再平說,要看到我國經濟還處在穩定增長區間。如我國銀行業眾多經營指標R0A、ROE、不良貸款率及稅前利潤增長率等指標仍領先於國際大型銀行。對比國際銀行數據可見,我們的商業銀行目前運行非常穩健,我國經濟還處在穩定增長區間。面對資產質量壓力,銀行業可以採取兩項措施。一方面,嚴控新增貸款,嚴格客戶准入,避免產能過剩行業、主業不突出中小企業等,實行清退機制﹔另一方面,強化風險體制改革、信貸文化建設等,實現全面管理,加強存量債務的清收、處置、變賣等。

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的上升趨勢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風險已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長期來看,隨著地方政府萬億元債務置換工作的落地、信貸資產証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及投資信心逐步恢復、資金面相對充裕、房地產銷售穩定等作用下,銀行業資產質量有望迎來拐點、盤活存量,激發活力,提高經營效益。

(責編:周素雅、劉然)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