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能否获批成为最大风险
不过,记者却了解到,保险公司并不如看上去的那么美。根据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虽然保险行业保费高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但是在资产荒的背景下,资金运用收益率却同比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去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28286.19亿元,较年初增长14.75%。实现资金运用收益4828.76亿元,同比减少1139.74亿元,下降19.10%。
如百年人寿、大众保险、中法人寿等因入不敷出,出现过股权转让的情况。去年,美亚财险等公司的亏损额度环比扩大,不得不正式与中国车险市场说再见。今年初,史带财险也默默停止了车险业务。
记者观察:上市公司申请牌照获批不及六分之一
上市公司扎堆抢来的保险牌照也有许多成了“烫手山芋”。如美都能源参与收购的信达财险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信达财险连续亏损。
有业内人士表示,确实有些上市公司投资保险公司股权是为了转型,但更多的只是财务投资,希望短时间内获得牌照溢价,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操作,这必然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容易出现风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扎堆设立保险公司,在申报前期可能会遇到许多风险,其中是否能获批就是重要风险之一。两年来,上市公司申请保险牌照只有不到六分之一获得批准。
宣布参与设立保险公司,但后期并未能获批的上市公司早有先例。以中核科技为例,公司在2014年9月披露拟参与设立财产保险公司,但2016年2月上市公司披露称,保监会决定不予许可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
除了科畅保险之外,2016年还有另外3家非上市公司申请设立险企被拒之门外,原因也均与商业模式、业务定位、股东资本实力等有关。据统计,2012年以来,被保监会不予批复设立保险的共11家。随着监管的加强,2017年上市公司涉足保险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投资提醒:实现盈亏平衡及产生盈利或需较长时间
2016年12月29日,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严格股东准入标准,针对财务类、战略类、控制类股东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
记者还发现,即使在保险公司获批、顺利成立之后,上市公司也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盈利期的到来。
有市场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从成立到盈利的周期比较长,是不争的事实。保险公司前期投入很大。传统寿险公司一般7~8年才盈利,对股东肯定是存在资金上的考验。注册资金只是一方面,股东背景也有要求。
上市公司显然也对此有所准备,如奥马电器在公告中称“西部人寿的发起设立获得保监会批准和核准,由于西部人寿开办和收入需要时间,实现盈亏平衡及产生盈利需要的时间可能较长,投资收益可能在西部人寿稳健发展后逐步实现,因此,公司面临短期内不能获得投资收益的风险。”(记者杨欣)
上一页 |
保监会:财险公司不得开发带有投机风险等八类产品 人民网北京1月3日电 (张文婷)伴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财险产品的品种在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近日,保监会印发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财险产品首次细化了开发原则,并提出了禁止…【详细】
2016年新三板共10163家公司 12月成交量近300亿元 人民网北京1月3日电 (朱一梵) Wind咨讯显示,截至到12月30日,新三板共有10163家公司挂牌。12月当月,新三板合计成交约277.93亿元,其中做市转让成交约98.19亿元,协议转让成交约179.74亿元。成交量方面,合计成交约5…【详细】
中国外汇监管并非“惜汇如金” “跟风换汇”还需三思 近日,中国央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针对部分观点将新规视为“变相调低购汇额度”、“限制购汇以保外储”,业内人士指出,新规中的措施是监管机构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后完善监管制度的正常行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