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保險保障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中發布了《中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會議中指出,保險保障水平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任張峭也提到,應當完善我國農業保險的產品合約設計理念和理論,推動成本保險向真正的產量保險和收入保險過渡,實現農業保險產品的升級換代,最終提高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
陳文輝在會議中肯定了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的提高,《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保障范圍和參保農戶數量等增長迅速,2007-2016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417.12億元,增長了7倍。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保險覆蓋率超過70%,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養殖業保險和森林保險業務規模居全球第一。農業保險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承保的農作物品種增加到211個,覆蓋農林牧漁各個領域。農業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長到2.16萬億元,年均增長38.83%。
同時,會議中也指出了農業保險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農業保險保障的深度偏低,持續有所下降,從2008年的20.65%,降至2015年的13.73%,僅為印度的一半。張峭表示,目前農業保險還處於品種少、保障低、覆蓋范圍有限的初級階段,農業保險覆蓋物化成本、損失補償能力有限,對於普通的農戶缺乏吸引力,更難以適應現代農業“高成本、高收益、高風險”的生產特點,不能滿足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風險保障需求。
對於下一步農業保險的發展,陳文輝表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農戶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需求的矛盾。下一步將深入研究農業風險的特點和保障需求,一縣一策,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風險保障。
“應加快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擴面、提標、增比為核心,落實保障水平全面覆蓋直接物化成本政策,加大力量做好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作物。”陳文輝說道。
王洪章:銀行要做實體經濟的忠實服務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貫徹中央…【詳細】
消費者協會調查:超半數預付款商戶不簽合同 中消協日前進行的預付式消費調查發現,預付式消費侵權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商家通過夸大折扣力度、儲值返現等信息誘導消費者採用線上充值、購買預付卡等方式付出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而在其后的服務中發生不兌現承諾、降低服務標准,甚至擅自中止服務等情況。…【詳細】
“互聯網+”並非萬能轉換器 “易到”們犯了啥毛病? ■“互聯網+”並非萬能轉換器。傳統業態與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的鏈接工作沒能做好,“互聯網+”就成了“互聯網-”。一味地扯情懷、講故事、唱高調,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走不遠 最近,易到用車因資金鏈問題導致的“打車難、退款難、溝通難”等問題引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