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王洪章:銀行要做實體經濟的忠實服務者

王洪章
2017年06月06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貫徹中央戰略部署,回歸支持實體經濟這一本源,做實體經濟的忠實服務者。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天然職責和使命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根本,無論是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還是保持社會穩定、提升國際競爭力等,都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規模巨大的消費和生活需求,更需要保持完備、健康發展的實業體系。

  毋庸置疑,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制造遍布世界。但近年來實體經濟發展也面臨技術升級、產能過剩、盈利下降等諸多困難。與此同時,金融“脫實向虛”、房地產市場過熱、虛擬經濟非理性發展、國際“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等,進一步給實體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

  銀行業是我黨執政興國的金融重器,肩負著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光榮責任和歷史使命,面對我國實體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期,隻有深入學習中央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政治上保持清醒、行動上保持定力,確保銀行業改革發展不偏離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正確方向。

  實業興則金融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業生存的根本。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既是中國金融業的基本職責和天然使命,也是實現自身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金融主力軍的中國銀行業,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著力提升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確保中央戰略部署得以貫徹實施。

  銀行業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少不了金融業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中國金融業也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

  2015年和2016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年度GDP的比重連續兩年達到8.3%,超越了美國這個世界頭號金融強國的7%。2016年,中國銀行業實現淨利潤1.6萬億元,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9萬億元,銀行業利潤相當於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1/4。

  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無疑為近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撐。但金融業的過快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是社會資產的金融化,助長了房地產等資產泡沫,比工薪收入、資產性收入對貧富差距的拉大更為迅猛,對社會道德、公平正義的侵蝕會更嚴重﹔二是金融資產的急劇擴張,跨機構、跨市場的嵌套投資,放大了杠杆倍數,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傳導性、隱蔽性和復雜性﹔三是過度金融化帶來的短期投資收益率上升,使實體經濟的投資收益率相形見絀,吸引社會資金“脫實向虛”,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增長的初始功能退化。

  美國金融業是世界金融的重要樣板。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已對過度金融化進行反思。《時代》周刊撰文認為:“美國目前隻有15%的金融機構資產流入實體經濟,其余的都處在封閉的交易投機循環當中,亞當·斯密所構想的自由市場制度已經崩潰。”抑制經濟的過度金融化,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共識,比如,美歐均提出“再工業化”。

  對於中國銀行業而言,不忘初心,就是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突出主業,心無旁騖,下沉經營重心,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著力解決宏觀經濟“脫實向虛”的問題。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真抓實干

  銀行業要將自身發展放到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大局中去考慮和謀劃,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轉化為具體工作措施。

  一是堅定服務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中國銀行業要以“十三五”規劃綱要、“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建設等為指引,在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主力軍作用。近期尤其要做好雄安新區建設的金融支持工作。

  二是加大對國家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將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水利、能源基礎設施等作為信貸投放重點,加大銀團貸款、PPP貸款等產品供給,並做好綜合化、多功能金融服務。以央企海外投資、並購重組為切入點,加大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支持力度。

  三是積極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順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導向,積極跟進“中國制造2025”,促進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新能源、高端裝備創新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四是助力“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從嚴控制去產能相關行業信貸投放,穩步壓縮退出“僵尸企業”。精簡服務收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投貸聯動,幫助企業改善融資結構,降低負債率。

  五是持續促進普惠金融業務發展。積極探索普惠金融事業部等組織模式,強化專屬服務能力,提高社會融資的可獲得性。堅持以大數據、互聯網思維為創新驅動引擎,豐富小微企業金融產品。積極探索移動化的電子渠道、電子商務等服務“三農”的新產品、新模式。

  六是切實發揮好金融風險穩定器的作用。銀行業首先要把自身的風險控制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資產。重點排查委外、同業、資管、債券等業務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區域、跨市場傳導,發揮好大銀行的金融風險“穩定器”和“隔離器”作用。

  (作者為中國建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6日 10 版)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