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

2017年01月09日08:16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孫健: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會議從三個方面為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積極支持民生工程與國家重大工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繼續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

  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加大力度發展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保險資金是民生工程建設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保險公司可以以股權、基金、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型安居工程等民生建設和重點工程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2014年,中國保監會印發《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加大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力度。發揮保險資金優勢,積極支持鐵路、地下管網、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公共交通系統、城市配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完善對基礎設施項目主體資質和增信措施的政策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發展力度,探索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公用事業收益權証券化、優先股以及股債結合、夾層基金等新型投資工具和方式,滿足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同時,鼓勵保險資金支持民生項目建設,引導保險機構完善投資保障性住房項目、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有效商業模式。探索保險資金投資市政債券等新型融資工具,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二、積極促進科技型企業及戰略新興產業等發展

  會議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更加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在市場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促進科技型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是推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支持保險資金通過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服務科技型企業、中小微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既有利於促進科技創新,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有利於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公平競爭,服務實體經濟﹔還有利於激發新興市場、新興業態的市場活力,擴大社會就業和促進社會穩定。

  保險資金是振興實體經濟、提高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金來源。

  創業投資基金是投資於創建期、創業期或成長初期未上市企業股權的私募投資基金,所投項目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企業和高科技、高成長企業。保險資金通過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產業發展,對實體經濟和保險行業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實體經濟而言,有利於發揮保險資金體量大、期限長、穩定性較高的優勢,緩解當前創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期限短的問題,減輕創業企業的發展壓力﹔有利於發揮機構投資者導向作用,引導創業投資基金切實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改革發展戰略,規范運作,更好地發揮作用。對保險業而言,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有利於拓寬資金運用渠道,擴大資產配置空間,分享經濟轉型升級成果,改善投資效益﹔有利於創新投資中小微企業的方式,分散投資風險,提升資金運用效率。

  當前,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條件和時機已經較為成熟。2010年,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支持保險公司穩步開展成長期、成熟期未上市企業股權和股權基金投資。近年來,行業逐步完善投資管理體制,儲備了一批專業人才,積累了一定投資經驗,運作總體規范,沒有發生大的風險。同時,創業投資市場不斷成熟,相關規則逐步完善。目前,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已經具備較好的理論基礎、政策基礎和市場基礎。中國保監會正在積極制定具體政策,支持保險機構規范開展相關投資運作。

  三、加強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管控會議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現代保險業是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其核心功能是風險管理,保險資金作為實體經濟發展資金的重要供給方,其自身的風險管控對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控,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的政策法規和監管制度,積極構建現代化多層次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體系,加強保險資金運用非現場監管體系建設,完善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強化保險資金運用事中事后監管,充分運用好信息披露、內部控制、分類監管、資產負債匹配和資產托管等監管工具。

  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需要共同努力,完善監管體系,強化公司建設,建立全面覆蓋、全程管理、全員參與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要提高保險資金運用風險處置能力,加強事前風險識別和防范,完善事后處置預案,在風險發生時能迅速響應,有效地避免或減少損失﹔建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數據庫,完善保險資產管理監管信息系統現有的數據,完善保險資管產品集中登記系統的數據,開發另類投資的風險監測指標,建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監測體系。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

(責編:張文婷、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