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差異化發展提速 壽險資本使用效率待提升

2016年12月05日08:16  來源:中國証券報
 
原標題:保險資管差異化發展提速 壽險資本使用效率待提升

  時至歲末,保險資金運用成為資本市場熱點之一,隨之而來的爭論引發關於投資、風險控制等多方面思考。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監管的重點將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入手,引導機構堅持科學合理的定價策略和審慎穩健的投資原則。壽險公司必須全面承擔資產負債管理主體責任,應加快建設資產負債閉環管理機制,推動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升級。最新分析報告認為,保險資管機構已具備由保險公司的附屬投資機構向獨立的資產管理機構轉變的動力和能力,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

  風險總體可控

  近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21世紀亞洲保險年會”上表示,從今年情況來看,我國保險業發展超出預期,風險總體可控,順利實現“十三五”時期的良好開局。盡管保險業取得一定成績,但是行業發展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壓力較大。今后,保監會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勵保險機構發展長期保障型業務,強化保險資金服務保險主業,推動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在不同歷史時期,保險業防范風險的側重點和關注點會出現新變化。保險監管的重點也將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入手,引導機構堅持科學合理的定價策略和審慎穩健的投資原則。

  《中國保險業發展趨勢報告2017》提出,2016年以來,保監會採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強化對重點公司和重點業務的監管力度、用好信息披露等事中事后監管工具、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監管、推進資產管理公司健全公司治理和責任追究機制等。隨著近年來保險資金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險資管機構已具備由保險公司的附屬投資機構向獨立的資產管理機構轉變的動力和能力,隨著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發行的諸多限制進一步解除,國內保險資管業的第三方資產規模也將進一步增加。

  《報告》認為,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整體分為三類發展模式:第一類是專注於管理母公司資金的公司,業務模式及投資理念堅守傳統,負債驅動資產配置為主﹔第二類是第三方業務佔比較大的公司,市場化程度較高,綜合投資能力接近或者達到充分競爭的大資產管理市場的標准﹔第三類是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正按照市場化理念和模式塑造提升。

  壽險資本使用效率待提升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敬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宏觀經濟呈現“L”型走勢,利率將階段性處於低位。從全球經驗來看,低利率環境對壽險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和挑戰,尤其考驗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我國壽險業尚未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缺乏在中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管理資產負債的經驗,在此背景下,更應加快建設資產負債閉環管理機制,推動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升級。

  徐敬惠表示,目前,國內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正處於由資產負債單項驅動向資產負債雙向互動過渡的階段。未來,壽險公司將不斷提高資產負債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打造和實現資產負債聯動。真正實現資產負債聯動和協同,壽險公司必須全面承擔資產負債管理主體責任,在目標制定方面,改變當前資產(收益率)和負債管理(業務規模)目標相互脫節的現狀,在償二代體系下更多地聚焦風險、利潤與資本的有效聯動,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實現向精細化管理、集約式增長的轉型。

  徐敬惠表示,復雜利率環境對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也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壽險業經營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當前,我國仍處於巨大的增量市場,利率環境相對溫和,且進入低利率環境時間較短,這些都為國內壽險公司及時調整積極應對創造了有利條件。

(責編:張文婷、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