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今年來私募基金布局海外的熱情有增無減,尤其是在港股大漲、客戶海外資產配置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這種態勢持續火爆,越來越多的私募機構通過取得香港9號牌照、發行海外基金等形式揚帆出海。
但其背后成本、信息、資源等都是私募需要考慮的問題,一些機構成為私募出海的“向導”,大大降低了私募出海難度。業內人士認為,9號牌照將成為國內大型私募出海的主流方式,但很多中小型私募更願意先和資管機構合作發產品“試水”。隨著投資環境變化、市場的開放,未來私募出海將會加速。
今年私募出海有增無減 各路人馬紛紛動身
最近,北京某大型量化私募總經理向記者表示,他正在南方出差,緊鑼密鼓籌備出海事宜。“客戶有強烈的投資需求。我們今年1月剛剛拿下9號牌照,正准備發海外基金,基金的募資、運作都在海外。”
相關統計顯示,2016年香港9號資產管理牌照的申請數量增加了50%,其中很多申請人正是國內私募基金,比如富善投資、世誠投資、金?資產、望正資本等知名私募均在2016年取得牌照。這種情況今年還在繼續,尊嘉資產等私募在今年初率先取得9號牌照。他們都在陸續發海外基金,補齊業務板塊。
同時,今年私募咨詢海外業務、和資管機構合作發海外基金的情況也相當火爆。“春節后我們的業務量很快上去了,跟進的項目都在落地,預計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將陸續完成。”香港東英資管執行副總裁李煒告訴記者,去年東英資管在私募業務上蓬勃發展,簽約30家機構,已經發行20多隻產品,而咨詢海外業務的機構超過300家,預計今年增長還會很快。
據記者了解,神州牧基金、華夏未來資本、鼎鋒資產等知名私募均已發行了海外基金。北京涵德投資總經理秦志宇也表示,從去年開始就想打通海外對沖交易,目前正在做策略的研發,今年可能會發一隻產品,和有資管牌照的機構合作。
這兩年掀起的這波私募“出海潮”,和中國資產配置趨勢、私募基金的發展等都有莫大聯系。上海富善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成棟分析,美國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后,20年間海外証券投資佔GDP比例由2%提升到27%,中國目前隻有4%,財富配置全球化趨勢剛剛形成﹔另一方面,國內私募近年發展迅速,投研水平日益提高,出海成為國內私募人的情懷所在。同時,港股市場的成交額,過去5年外資貢獻了52%,但內地投資者從香港回歸時的1%增加到現在的22%。
李煒也認為,中國私募基金全球化發展符合兩個趨勢,一是國內私募基金業整體發展規模化、規范化、透明化、需求多元化、策略多樣化,投資轉向國外、全球化成為一種必然,符合私募自身發展需求﹔二是國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水平后,所呈現的全球化資產配置的意願是同步的。“一些高淨值客戶,過去幾年由於經商、投資、置業、留學等,在海外有大量資本沉澱,但找不到好的投資產品、回報率也低,很多資金沒有得到充分的市場配置。他們想要找信得過的團隊,剛好國內私募他們接觸較多,溝通起來很方便。”
9號牌成大型私募選擇
第三方機構做“向導”
在出海的大潮下,私募們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格上理財分析師統計,目前私募布局海外的主流方式包括:一是港股通,開通較方便,但投資范圍有限﹔二是借用QDII額度,需支付一定通道費,額度緊俏﹔三是在香港設立公司、拿9號牌照,但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較大﹔四是收購香港持牌公司﹔五是通過海外管理人發行,以投顧身份參與,有一定通道費。
據了解,“9號牌照”是香港証監會發布執行的《証券及期貨條例》第9類受規管業務資格牌照,即資產管理牌照。國內私募拿到這個牌照就意味著獲得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通行証”,既可以直接參與境外投資,還可以吸引海外資金。“9號牌照是做資管業務的,最符合私募的要求。近年來申請9號牌照的私募機構越來越多。”格上理財分析師表示。
富善投資林成棟也認為,私募既然選擇出海,就需要直接接受國際化的監管環境。目前亞洲適合設立對沖基金的國際城市無非就是香港、新加坡和東京,其中香港規模最大,基礎設施配套和金融國際化人才也最齊全,考慮到香港最接近內地,“我們認為在香港持有9號資產管理牌照會成為國內大型私募出海的最主流方式。”
但格上理財分析師告訴記者,內地私募想要獲得9號牌照不容易。香港証監會規定,申請牌照需要2位香港持牌責任人,而持牌責任人需要有3至5年連續公開的資本市場業績記錄,還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考試和資格審查等。同時,企業也要求在香港有實際的辦公地址,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去協助運營公司等。“証監會對於牌照的發放十分嚴格,時間上也具有不可控性,據一些私募反映,現在9號牌照的審批難度越來越大,不排除今后監管層發牌收緊的可能性。”
在控制成本、“試水”海外業務的考慮下,不少私募也選擇和有牌照的資管機構合作進軍海外,這些機構往往成為私募海外探路的“向導”。
李煒表示,目前香港東英資管專注在對沖基金領域做系統化的支持,包括給私募提供出海咨詢,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還有利用海外業務經驗、合作伙伴,幫私募做打包服務,節省成本﹔再者幫私募制定項目計劃、時間表,提高效率,抓住市場窗口,鎖定投資人。“從私募產品設立到運營管理、風控等,還有私募的品牌建設、資本引介等,我們平台都可以做,已經形成業務閉環。”
李煒表示,東英資管在其中擔任的角色比較明確,可以幫私募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銀行開戶、証券開戶等,“我們幫合作伙伴建立基金架構時,作為獨立投資顧問或者次級管理人身份,放入架構裡面,今年有些銀行要求有這樣的身份才能開戶,我們有長期合作關系,和銀行打交道比較方便。”
另外,李煒認為,私募出海需要考慮的很大一部分是成本問題,一方面全球的監管成本都在增加,如果在香港、美國獨立發海外基金,需要5000~8000萬美元的規模才能打平運營費用﹔另一方面私募本身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比較大,香港很多地段辦公室租金貴,而且工作語言是英語,還需要配備相關人才。“現在有很多私募機構願意跟我們合作,在建立海外基金業務初期、學習成本很高的時候,共享我們的經驗和資源,降低他們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看好發展趨勢
“去年我們接觸很多人,都很明確表示,今年會開展出海的工作。這個趨勢會加速。”南方某資管機構人士表示。
林成棟表示,去年7月獲得9號牌照,並注冊在開曼發行了富善基石全球量化基金,運行大半年管理規模穩健增長,同時持牌公司及管理的海外基金已完成香港本地銀行的盡調,產品已經開始在部分銀行私行部上架銷售。“2017年我們將繼續加強和中資駐港金融機構與海外金融機構的合作,在吸引個人高淨值專業投資者的同時,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從投研、運營、市場等維度全方位升級,爭取3年內成為香港本地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對沖基金管理公司。”
林成棟也認為,由於估值在全球范圍內偏低,港股今年以來強勢反彈,行情走勢明顯強於A股。美股在特朗普相關政策的刺激下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估值水平也水漲船高,處於歷史高位。歐洲市場則面臨荷蘭、法國和德國大選的巨大不確定性,今年至今走出震蕩行情。面對2017年市場宏觀形勢的扑朔迷離,富善一方面將充分利用在A股對沖策略方面的多年深厚經驗積累,關注國內投資機遇。另一方面也將關注亞太市場的其他機遇,包括港股方面機會。
秦志宇表示,去年來他們研究發現,雖然國內市場波動性更大,交易機會更多,但是交易自動化程度上有很多限制,尤其去年負基差環境中貼水很大,市場中性策略難以大倉位交易。所以希望能盡早打通海外對沖交易,比如香港、東亞等新興股票市場做市場中性策略,還有可以借助海外市場間接交易A股。“現在國內有很多私募都在嘗試出海,最核心的是要有策略,我們目前正在打磨,等時機成熟就會出海。”
劉士余:三個字概括証監會2016年全年工作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朱一梵)“一年來的工作,可以概括為三個字:穩、嚴、進”。在26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用一句話概括2016年資本市場穩定改革發展各項工作。 此外,劉士余詳解了“穩”、“嚴…【詳細】
維持市場穩定會放緩改革嗎?劉士余:風平浪靜好行船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朱一梵)2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就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情況舉行發布會。在回答証監會是否會為了維持市場運行的穩定而放緩一些改革措施的提問時,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表示,“風平浪靜好行船”,中國資…【詳細】
劉士余談暫停IPO緩解股市下行壓力:效果不好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朱一梵 呂騫)“在股市下行的時候,我們採取過減少或者暫停IPO的做法來穩定市場,減少下行壓力。實踐証明,這個做法雖然有時點性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效果並不好。”在26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中國証券監督管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