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目標日期基金”或有助養老金第三支柱普及

章斐然

2016年11月01日10:34  來源:人民網-基金頻道
 

隨著養老金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市的消息落地,對於構建“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加快第二、第三支柱建設的討論也愈加熱烈。美國富達投資高級研究顧問鄭任遠在分享美國養老金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時提出,適當的體系設計對於養老金體系的參與度和普及率至關重要,“目標日期基金”是美國的成功經驗之一,中國應把握后發優勢,不要重復美國曾經犯過的錯誤。

所謂“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是指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和個人自願養老投資儲蓄三部分組成的養老金儲蓄供給制度。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國家強制執行,企業、個人共同負擔,形成我國養老金的第一支柱﹔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實為企業員工福利的一種,目前國內的普及性不高,是為第二支柱﹔而第三支柱的個人自願的養老投資儲蓄部分,在目前還缺乏明確的制度建設。

據聯合國預測,至2050年時,中國從業人員和退休人員的比率將從9下降至2.5。日益龐大的老齡人口將為現有的基本養老金帶來更大壓力。此前,包括學界、商界的多方人士呼吁,中國應加快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以幫助緩解當前對於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壓力。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人社部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鄭秉文此前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協調和建立養老金第三支柱,這是大力發展多層次養老金的重要契機。“制度設計得好,第三支柱就容易普及開來﹔設計得不好,連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參與人數都不能超過,就容易成為‘雞肋’。企業年金十幾年來,覆蓋人數2300萬人,還不到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十分之一。”他說。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鄭任遠指出,美國在摸索養老金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曾困難重重,普及度也並非一蹴而就。例如在建立並完善401(K)儲蓄計劃和個人退休賬戶計劃(IRA)之初,政府為養老金儲戶提供了許多的基金選項,然而眼花繚亂的選項使得不具備投資能力的普通儲戶無從下手,增加了犯錯的幾率,反而致使其投資回報下降,使得養老金賬戶的實際參與度的偏低。

401k和IRA是美國民眾管理退休金的兩個最常用的賬戶。401k由企業提供,隻要是企業雇員即可參與,由企業和雇員共同繳納。IRA則適用於任何有收入的個人。

“經過多年的投資者教育后,許多養老金儲戶仍會受短期情緒影響,高買低賣﹔還有的儲戶完全不進行投資或不能適當地配置資產,例如在接近退休的年紀還配置大量高風險的股票。顯然,這不是能夠通過教育來解決的,須要通過投資結構的設計來優化投資行為。”鄭任遠說。

“目標日期基金”(Target-date Fund)的發明正是旨在解決上述問題。通俗地來說,它是一項根據投資者的退休“目標日期”而建立的養老投資工具。“投資者隻須要知道自己的預期退休年齡,就可以選擇一項合適的基金。” 富達“目標日期基金”的開創者鄭任遠介紹到,“這一方面使得投資過程簡單化,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儲戶用非理性情緒支配投資決策。隨著時間的推移,基金經理會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使得該基金的投資組合趨向保守,使得投資組合的風險適應投資者在不同年齡段的風險承擔能力。”

從2006年起,美國政府將“目標日期基金”作為401(K)的默認選項。公開數據顯示,此后,不僅401(K)儲蓄計劃的參與率從80年代的50%上升至目前的70%,個人存款的整體資產配置也日趨理性,與個人年齡所能承受的風險更為匹配。

“可以說,美國的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是到近十年才真正完善的,而401(k)和IRA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生效實施,這是花了一代人的代價。” 鄭任遠說。

“除美國外,由‘目標日期基金’引發的投資行為改變的經驗已在全球許多其他地區得到了認可。以香港為例,明年香港推出了15年的強制性公積金體系將新增加一項依據不同年齡設置的預設投資策略,與‘目標日期基金’可謂異曲同工。”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業務總監陸劍平先生補充到。 

(責編:章斐然、呂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