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銀行走下坡路 外資行困境給內資銀行啥啟示

2017年03月02日08: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東亞銀行走下坡路 外資行困境給內資銀行啥啟示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本月17日,香港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東亞銀行公布了2016年業績報告,隨后股價大跌,當日跌幅達4.06%。隨后的幾個交易日裡,多出現下跌。截至3月1日收盤,股價為32.850港元,漲幅2.34%。

財報顯示,2016年度東亞銀行集團的淨利潤為37.2億港元,較2015年的55.2億港元減少18億港元,同比下降32.6%。值得關注的是,兩年來東亞銀行淨利潤減少了近30億港元。

一些投行唱淡,德銀對東亞前景看法最悲觀,維持該行“沽售”評級,目標價為22元。匯豐環球研究報告則指出,東亞盈利表現難於短期內扭轉,維持該行“減持”評級,目標價24.5元。

東亞銀行財報表現受到了內地業務的拖累。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東亞銀行不良貸款率從上年同期的1.13%升至1.49%﹔東亞銀行中國內地業務的不良貸款率由上年同期的2.63%惡化至2.87%。該行香港業務的不良貸款比率也從上年同期的0.3%顯著升至1%。

外資行去年利潤普遍下滑,下滑幅度從2%-62%不等。雖然業績受挫,各家銀行依然看好中國市場,並將在2017年展開新的布局。分析人士指出,外資行和中資行相比,在內地的競爭並不佔優勢,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

不過,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指出,今年內地貸款將持續保守,致力於提高貸款質量,並且減低信貸及營運成本。他表示,壞賬問題已見頂,去年新增不良貸款速度已按年減慢,大部分不利因素已反映。信貸周期亦已見底,相信今年的資產負債表會更健康。

反觀內資銀行,銀監會此前發布的《2016年銀行業運行情況快報》,快報顯示,去年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16490億元,同比增長3.54%。2016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12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3億元﹔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全年不良貸款率基本保持穩定。

日前,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鬆表示,2016年中國銀行業盈利弱復蘇,2017年增速繼續提升。“2017年中國銀行業在盈利預測方面,淨息差有望企穩,規模平穩增長,盈利增速見底回升。資產重定價因素削弱,營改增影響降低,流動性趨緊,市場利率上行,淨息差降幅有望企穩。”

中國金融改革正向著縱深化推進,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全面放開以及資本市場改革等措施正不斷推出。《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6)》顯示,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傳統存貸利差盈利的模式受到挑戰,中間業務已成為其重要的盈利增長點,以及提升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受到銀行家的普遍重視。

利潤暴跌 中國業務成立十年首現虧損

東亞銀行於1918年在香港成立,是香港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2007年,東亞銀行在內地外資銀行中首批注冊成立全資附屬銀行—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據騰訊証券報道,2月17日,東亞銀行公布業績報告,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盈利37.23億元,按年跌32.58%。

期內,淨利息收入110.98億元,按年跌6.97%﹔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淨額25.93億元,按年減少10.74%﹔非利息收入37.52億元,按年跌4.72%。淨息差由2015年1.66%收窄至2016年的1.6%。

去年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34.62億元,按年增70.46%。東亞表示,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總經營支出下降6.3%至83.42億元。成本對收入比率略升至56.2%,而同一比率則從2016上半年的59.4%下降至下半年的53.2%。

東亞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在業績報告中表示,該行將如期落實於2017年底前把全港分行數碼化的計劃,下半年將會進一步擴展本港的流動應用平台,並加強企業電子網絡銀行平台,也致力通過發展財資、保險和財富管理業務,增加非利息收入。李國寶預期,即使美國利率上升,仍對2017年大部分市場的貸款需求能復甦感到審慎樂觀,預期資產質素在未來一年將可穩定下來。

另據財華社報道,東亞銀行中國業務,受累資產質素下降減值撥備上升,自2007年成立以來,於2016年首次錄得業績虧損,達4.61億港元。“今年會繼續致力減低信貸成本,降低營運成本,和改善息差。對今年中國業務表現感樂觀。” 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李民斌稱。

去年員工減少12% 香港裁員180人

據經濟通報道,東亞表示,去年底整體員工人數為10389人,按年減少12%。香港人數由5183人減至4506人,減少677人,減少13%。

東亞銀行指出,面對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為控制成本,就業務及營運進行全面檢討,去年第二季度完成檢討工作。檢討過后,採取多項措施簡化工作流程,包括重新設計或減省流程及自動化,導致香港方面裁減約180人。裁退雇員所獲發的遣散費均超過香港《雇佣條例》所規定金額。

此外,搜狐財經報道,去年,東亞中國通過人才自然流失,減少了一成的員工。

投行唱淡 股價大跌

據騰訊財經報道,一眾券商在連環唱淡東亞前景。德銀對東亞前景看法最悲觀,分析指東亞業績是2009年下半年以來表現最差一次。雖然德銀估計東亞盈利表現將見底,但東亞現時估值過高,料其未來核心股本回報率(ROE)僅維持於中單位數,加上美國加息對東亞幫助有限,故維持該行“沽售”評級及目標價22元。

匯豐環球研究報告則指,東亞盈利表現難於短期內扭轉,維持該行“減持”評級,目標價24.5元。

花旗指東亞去年下半年的貸存比率已達80.4%,遠高於同業的68.4%,相信貸存比率再上升空間有限,而且証券服務費收入減少,亦抵消部分正面影響,故維持東亞目標價25.8元不變。

另外,摩根大通發表研報表示,維持東亞“減持”評級,微升目標價自25港元至25.4港元。

股價表現方面,2月17日東亞銀行公布業績報告,當日收盤,東亞銀行領跌藍籌,跌幅達4.06%,報收33.1港元。隨后的幾個交易日裡,多出現下跌。截至3月1日收盤,股價為32.850港元,漲幅2.34%。

外資行依然看好中國市場

據《北京商報》報道,多家外資行發布了2016年財報,財報顯示,外資行去年利潤普遍下滑,下滑幅度從2%-62%不等。雖然業績受挫,各家銀行依然看好中國市場,並將在2017年展開新的布局。

東亞銀行今年更注重對內地貸款質量的把控。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指出,內地貸款將持續保守,致力於提高貸款質量,並且減低信貸及營運成本。他表示,壞賬問題已見頂,去年新增不良貸款速度已按年減慢,大部分不利因素已反映。信貸周期亦已見底,相信今年的資產負債表會更健康。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業受降息周期影響最大,其利差收入將會不斷收窄,並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再加上次貸危機以來各國加強銀行業的監管,銀行面臨高額罰款,司法成本提高。一位銀行業分析員表示,近年來多家外資銀行遭遇本土經營虧損,迫使其剝離不賺錢的業務,集中核心業務投身核心戰場。

對於外資行的業務發展,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曾表示,對外資銀行來說,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相較於中資銀行並無太大優勢,而更擅長為企業提供跨市場的資金、投資、管理等服務。而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實施,在中國市場已有一定發展基礎的外資銀行有了新的發力點。

中國銀行業加快戰略轉型

《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6)》顯示,六成銀行家認為是未來1-2年將迎來不良資產暴露的洪峰。在風險頻發,不良資產攀升的大環境下,處置不良資產成為中國銀行業當前工作的一大重點。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正面臨新一輪劣變壓力,這基本符合銀行資產質量順周期演變規律。目前雖然我國銀行體系不良貸款率仍處於全球銀行低位,但未來我國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進程的加快有可能從多個方面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形成壓力。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管理能力將真正面臨宏觀經濟金融環境變化的壓力與考驗。

受不良資產率提高、過剩產能企業經營困難、金融脫媒持續加劇、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快速生長等因素的影響,銀行業的利潤率正在不斷下降,而面臨的風險卻在快速上升,促使銀行業加快戰略轉型。

《報告》顯示,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戰略調整應重點結合自身的特定和定位,關注獨特性和差異性。對政策性銀行而言,超四成銀行家認為,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仍是最需關注的戰略調整方向。超三成銀行家認為,還應關注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政策目標。對大型商業銀行而言,探索資產結構優化的新途徑、建立風險預警及危機處置機制,成為最應重點關注的戰略調整方向。

對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控制高風險行業信貸投放以及提高資產配置和管理能力是最應重點關注的戰略調整方向﹔對城市商業銀行而言,首要的關注點在於降低業務區域的集中度﹔其次,開展投貸聯動等權益類投融資也成為戰略調整的方向。

對農村金融機構而言,抓住供給側改革和結構性調整的戰略方向,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關注重點,佔比超過四成。強化操作風險管理也是農村金融機構有效防范經濟下行期風險暴露的重要方面﹔

對民營銀行而言,專注小微大眾特色定位,創新互聯網金融、智慧銀行、移動金融等模式,突出三農、科技、園區、供應鏈金融等專業化經營成為經濟下行期應重點關注的戰略發展方向。

(責編:羅知之、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