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財富吃"返佣"軟飯投資人受傷 紅杉高壓下狂奔

2016年12月05日08: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諾亞財富吃"返佣"軟飯投資人受傷 紅杉高壓下狂奔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諾亞財富被媒體曝出所承銷的一款名為悅榕基金的私募股權基金產品“爛尾”。據了解,該產品是諾亞財富於六年前承銷,當時承諾3.4倍回報、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承諾。但六年后,該產品不僅IPO失敗,淨資產還虧損近30%,投資者更是面臨巨額虧損。投資人質疑,承銷這隻基金的諾亞財富夸大宣傳,並在這一項目中分得高額管理費。

  分析認為,諾亞財富這種類似“返佣”的收費模式,意味著其收入主要來源於管理人,而非自己名下客戶。在此制度激勵下,諾亞等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與管理方通過管理費分成形成利益捆綁,與其應有的獨立性原則相悖。

  此外,諾亞財富此前還曾被曝銷售過不確定項目、在投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更改投資策略,被指欺詐並遭投資者投訴。

  2007年10月,紅杉資本向諾亞財富注資500萬美元。2010年諾亞財富登陸紐交所上市,融資一億美元。而紅杉資本賺得盆滿缽圓。

  2015年3月18日,諾亞財富旗下子公司諾亞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獲得紅杉中國基金數千萬人民幣投資。今年10月24日,紅杉資本正式宣布參股諾亞財富旗下全資子公司歌斐資產,對其進行戰略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歌斐資產曾於2015年2月被証監會採取了責令改正的行政措施,據數據顯示,歌斐資產利用4年時間發展,到2015年3月底其資產管理規模達到589億元,而截止2015年9月底,該公司規模已近800億。

  歌斐資產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管理規模達867億人民幣,而今年8月份諾亞財富發布的二季報顯示,歌斐資產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之后10月份,沈南鵬對其進行了戰略投資。

  從4年時間發展到500億規模,到6個月時間增長200億規模。有分析表示,歌斐資產管理規模的“突飛猛進”或許是來自於紅杉資本沈南鵬的壓力所致。

  沈南鵬對諾亞財富汪靜波可謂有知遇之恩,當初沈南鵬是從自己一位下屬口中聽說了汪靜波公司的情況,此后沈南鵬就給汪靜波打去了電話,在相約見面交流溝通后,僅10分鐘時間就敲定了投資事項。

  后來,諾亞財富成功上市,但上市后的股價表現卻引來了沈南鵬的不滿。數據顯示,諾亞財富2010年上市首月股價最高達20.32元,截止2016年12月2日收盤價23.89元,而2015年2月,諾亞財富股價最高為23.29元。這此前,該股股價走了一個V字形。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採訪諾亞財富網站披露的電話,但電話無人接聽。

  承銷項目悅榕基金被指"爛尾"?

  據南方周末報道,六年前,全國五十余名投資人在諾亞財富推介下,共同投資了一隻名為“悅榕基金”的私募股權基金。“3.4倍回報、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這隻基金提供的收益目標極具誘惑力。

  但時至今日,這一項目不僅IPO失敗,收益還在持續下滑。截至2015年底,基金淨值僅為7.49億元,淨資產虧損近30%。若無法在接下來的一年多內找到“接盤俠”退出,該項目將以失敗告終,投資人將面臨巨額虧損。

  在這五十多名投資人中,鐘明等六人共投入了八千多萬元。為了挽回損失,他們六人聯合進行了近三年調查,發現除去基金管理方新加坡上市企業悅榕集團(B58.SGX)本身管理資質成疑、第三方銷售公司諾亞財富(NOAH.NYSE)存在夸大銷售問題外,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方之間還進行了高額的管理費利益分成。

  鐘明等人質疑,這或許是二者間的“合謀”,通過承諾不可能實現的收益、銷售問題產品,為投資人編織了一場造富美夢。在與悅榕集團和諾亞財富討論項目退出方案無果后,六人及其代理律師決定上告証監會。

  此后,諾亞財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採訪,對悅榕基金事件作出回應。

  汪靜波表示,諾亞只是一個渠道,公司代銷了房地產基金這個產品,這個產品怎麼運作,包括未來怎麼處置是一個渠道來負責還是由基金管理人來負責,應該要有非常清晰的權限的界定。

  諾亞在六年前就推出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房地產股權基金的這個產品,絕對是和現在的監管完全吻合,現在所有的監管方都不允許剛性兌付,不能保本保收益,甚至優先劣后都應該有非常清楚的權限界定。

  汪靜波還表示,“六年並不算長,大家太急了”。悅榕是一個國際品牌的酒店,中國投資者比較急,比如說酒店就是需要養的一個項目,從國際的角度來講,六年並不算長,一個精品酒店的工程可能十年才能盈利,核心的問題還是大家太急了,覺得這個項目有風險。

  悅榕沒有六年以前想的那麼好,但是也絕對不是現在講的那麼壞。這個基金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二級市場証券投資不同,並無基金淨值一說,說它虧損30%並不合理。

  據“聰明投資者”點評分析,投資者說,諾亞財富在銷售時做了夸大宣傳,他們有當時的路演書面材料。但汪靜波強調的是,“悅榕基金”這個產品本身並不保本保收益,至於銷售人員是否在銷售時可能有夸大宣傳的“暗示”,諾亞如何管控約束銷售人員,汪靜波並未提及。

  此外,中國投資者確實要面對一個尷尬的處境:第三方銷售的收入來自賣方,而不是來自買方,利益捆綁必然決定了它的傾向。而投資者要求“剛性兌付”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合法。但諾亞財富是否在銷售時做了夸大宣傳,還需要監管和法律認定。

  曾提前銷售不確定項目、更改投資策略被指欺詐

  據金陵晚報報道,2012年6月中旬,諾亞財富向其高端客戶推廣一款名為“京兆地產基金三期”的產品。該產品由萬科與諾亞財富共同打造,投資期限為兩年,年化收益率最高達11.5%,產品投資標的為南京南站旁的地塊和雲南昆明的住宅項目。

  然而,《金証券》記者獲悉,在“京兆地產基金三期”的信托計劃中,被打包進去融資的所謂“萬科昆明項目”,屬於萬科正處在洽談中的項目,能否拿下昆明項目還存在不確定性,而這對該款信托產品能否實現預期收益率至關重要。

  在地產項目還沒板上釘釘之際,萬科為何急急忙忙攜手諾亞財富,以此為基礎推出所謂的信托產品,吆喝兜售?此后,萬科南京分公司明確回應《金証券》,對諾亞推出此產品並不知情。

  這個高端產品的銷售行為居然連聲稱的合作方也不知道,諾亞財富究竟葫蘆裡藏著什麼藥?

  諾亞財富方面給《金証券》的回復則是,“沒有任何文本資料是關於昆明項目的,而且此款產品並沒有上線,只是和客戶洽談中。”

  但一位“准客戶”給記者提供的諾亞財富“京兆地產基金三期”介紹資料有圖有真相。資料清晰載明:產品將南京項目與K項目12.6萬平方米打包,建立2年期的信托融資計劃,募資7億元,認購起點為100萬元。認購額300萬元以下預期年化收益10%﹔認購額300萬至10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為11.5%(見下圖)。“諾亞在向我們推介時,都直接說K項目就是萬科的雲南昆明項目。”

  另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2年11月,有投資者表示其購買的2011年諾亞發行的廣發基金的一款定向增發信托計劃,在不經過投資人同意的條件下,隨意更改投資策略。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他所說的產品正是陝國投、廣發基金和諾亞財富共同成立的《陝國投-廣發基金1-5號定向証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據悉,這款諾亞的創新產品是其為高淨值客戶量身定做。在連續兩個季度淨利潤大幅下滑之際,諾亞財富CEO汪靜波曾表示,面對市場的挑戰,諾亞財富採取了包括主動開發創新產品等一系列策略。

  但主動開發的定制產品顯然還需要更貼近投資者,且在業界人士看來:“作為第三方機構,並不能獨立發行產品,這款定制產品實際上打的是‘擦邊球’。”一位要求匿名的第三方研究機構人士表示。

  類“返佣”模式 與獨立性原則相悖

  據中國証券報報道,第三方理財機構一般按產品類別向產品供應方收取不同費率,這種以獲取銷售佣金為主導的模式,使得第三方理財行業普遍存在銷售誤導﹔激烈的競爭甚至導致很多“飛單”、“返佣”出現在正規金融機構,造成了諸多不規范的行業行為。

  在南方周末的報道中稱,在私募股權基金項目中,管理人和投資人通常採用所謂“二八法則”進行利益分配,即管理人除了定期(一般為半年或者一年)向投資人收取募集總額的1%—2%左右的管理費外,還會對利潤超額部分收取一定費用。這筆費用隻有在項目最終實現盈利后才會產生,此時管理人會收取20%利潤作為額外報酬,其余本金和剩下的80%利潤部分則由投資人按照出資份額平分(具體數額可由雙方協商)。

  其中管理費作為管理人(天津悅榕)的固定收入,主要用於支付基金運營的各項開支。在悅榕基金中,諾亞作為第三方銷售公司和財務服務公司,其收取的服務費正是從該管理費中扣除。

  這一類似“返佣”的收費模式意味著諾亞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管理人,而非自己名下客戶,基金管理人才是諾亞的“衣食父母”。

  一份關於悅榕基金的審計報告顯示,自2010年7月16日至2013年10月31日三年多期間,悅榕基金總體費用支出約為1.0166億元,費用支出主體(即GP管理費,按合同基數2.5%計算)為9736.7萬元,佔總支出的96%。

  在這近億元的管理費中,作為基金實際管理人的天津悅榕獲得的管理費收入約6600萬元(基數1.5%),諾亞則獲得約3100萬元,佔管理費總規模近三成(基數1%)。

  “這還是2014年前的數據,若算上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費用,諾亞實際獲取的收入遠不止這些。”投資人的委托律師何立志表示。

  當時諾亞和悅榕與投資人簽訂了風險告知書並進行了合格投資人認証,投資人理應知道可能承擔的虧損風險。不過,多位投資人表示,雖然合同中指明諾亞為其財務服務人需收取一定費用,但均不知道是如此高額提成,直至投資人向悅榕方面強烈要求進行財務審計后,才得知此事。

  不過,何立志也表示,投資人確實存在一定的失察責任,例如在合同簽訂的時候,他們並未盡到嚴格審查的義務,導致對合同條款理解不清,項目程序不明。

  分析認為,諾亞財富這種類似“返佣”的收費模式,意味著其收入主要來源於管理人,而非自己名下客戶。在此制度激勵下,諾亞等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與管理方通過管理費分成形成利益捆綁,與其應有的獨立性原則相悖。

  汪靜波:紅杉沈南鵬的知遇之恩與股價壓力

  資料顯示,沈南鵬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的慧眼成就了三個美麗的女人,包括電視節目主持人李靜、鄉村基李紅和諾亞財富汪靜波。

  據《投資與合作》報道,2010年11月10日,諾亞財富在美國紐約証券交易所(以下簡稱“紐交所”)正式挂牌。挂牌當天,汪靜波和公司的高管、沈南鵬、何伯全、章嘉玉一起參加了敲鐘儀式。

  從美國回到香港后,沈南鵬在微博上寫道:“在諾亞的紐交所上市儀式上,汪總和其他幾個共同創始人擁抱在一起,流淚了,感人的一幕,創業艱辛,成功來之不易。這比當天股票漲多少更讓我印象深刻。”這條微博展現了沈南鵬對汪靜波的肯定,也展現了汪靜波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

  沈南鵬與汪靜波的結識頗有戲劇性。汪靜波回憶說:“當時只是與沈南鵬的一個下屬比較熟,偶爾聊了一下我們的情況,消息傳到了沈南鵬耳中,他馬上給我打了電話。”當時汪靜波正在上海伯特曼賓館開會,電話挂斷后一個小時,沈南鵬就出現在了汪靜波面前,在交流了十分鐘后,這筆投資就敲定了。

  雙方之所以這麼快一拍即合是因為沈南鵬一直在關注諾亞財富。沈南鵬說:“我和我的團隊在過去一年中非常關注理財市場,這是個規模越來越大的市場,而市場上提供獨立理財服務的機構非常少,基本上隻有存款加股票兩種方式。”當然,見面伊始,汪靜波優雅且不張揚的個性也吸引了沈南鵬。很快,紅杉資本500萬美金就打到了諾亞財富的賬戶,而那時的諾亞財富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吸引到紅杉資本的投資,也讓諾亞財富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諾亞財富的成功上市,再一次印証了沈南鵬精准的投資眼光。這是沈南鵬第一次投資非實業項目,同時,也是國內首例PE注資非實業投資。

  但對汪靜波有知遇之恩的沈南鵬,卻在2015年被媒體曝出對諾亞財富股價不滿。

  據投資時報2015年2月報道,諾亞財富上市后,雖然發展速度加快,但利潤的增加並沒有帶來股價相應的上漲,這逐漸令股東方的沈南鵬不滿。

  數據顯示,諾亞財富2010年上市發行價格每股12美元,高出預測區間價的最高價格。上市首月股價最高達20.32元,而2015年2月,諾亞財富股價為23.29元,這期間該股股價也並未有明顯漲幅,股價走了個V字形。截止2016年12月2日,該股收盤價23.89元。

  至此,沈南鵬對汪靜波的知遇之恩及沈南鵬對股價的不滿,對諾亞財富產生了壓力。

  歌斐資產:証監會處罰后規模的狂奔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歌斐資產成立於2010年3月,其在成立之初推出的第一個業務板塊是私募股權母基金業務。當時,不少諾亞的客戶因PE門檻過高而止步,又或者配置PE過度導致資產配置中的高風險產品比例過高。歌斐資產敏銳地把握到客戶需求,推出了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PE FOF)和后來的S基金(指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轉受讓的基金),一舉解決了私募股權投資(PE)的幾大問題--風險高、投入大、流動性差。

  這些創新金融產品獲得了投資人的熱烈追捧,在4年多的時間裡,歌斐私募股權母基金板塊的業務規模已經達到80億元,參與投資了40多個子基金,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覆蓋著代表產業未來的TMT(電信、媒體和科技)、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2013年4月,歌斐創新的"S基金"實現一個月內成功完成5億元募集額度。S基金二期更是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短期內募集完成15億元額度,客戶認繳額度更是將近30億元。

  2014年初,針對客戶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歌斐資產又推出了美元母基金,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募集了1億美元,該隻基金是國內母基金募集的第一隻大額美元母基金,不僅如此,歌斐資產團隊還將把其中部分資金配置於投資海外項目的海外基金管理合伙人(GP)。

  據可查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歌斐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逾75億元、310億元、497億元、867億元。

  據澎湃新聞2015年報道,2015年2月6日,証監會通報了對私募基金現場檢查的結果,決定對包括歌斐資產在內的3家機構採取了責令改正的行政措施,要求限期整改並,對其他6家管理人發布監管關注函。

  據財新網2015年3月的一篇報道稱,歌斐資產截至2015年3月底的資產管理規模為500多億元,且這500多億是經過4年發展時間才達到的。截止2015年9月底,該公司規模已近800億。

  2016年年初諾亞財富發布2015年報,年報數據顯示,歌斐資產管理規模達867億人民幣。諾亞財富2016年二季報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6月30日,歌斐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000億。

  據環球網報道,今年10月24日,國內著名私募股權基金、同時也是諾亞股東之一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正式宣布參股諾亞財富旗下全資子公司歌斐資產,對其進行戰略投資。此次戰略合作目的是進一步提升歌斐的投資能力,為其更好地服務國內外高淨值客戶奠定堅實基礎。

  從4年發展規模500億,到6個月時間增長200億規模。有分析指出,歌斐資產管理規模如此“突飛猛進”或許正是因為上述沈南鵬對汪靜波的知遇之恩及沈南鵬對諾亞財富股價不滿產生的壓力感。

(責編:朱一梵、呂騫)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