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權質押業務規模直逼兩融 新型風控體系亟待建立

2016年05月27日08:32  來源:上海証券報
 
原標題:券商股權質押業務規模直逼兩融 新型風控體系亟待建立

  少數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實現控制權讓渡,甚至“一女兩嫁”,將早先承諾的業績補償風險轉嫁給資金融出方。所有權瑕疵這一新型風險點的出現,令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建立在質押率、強制平倉等傳統手段上的風控體系遭遇挑戰。

  滬深交易所日前發布的月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逆勢增長,目前已超過8000億元,規模直逼兩融。在兩融余額從高位大幅回落之后,券商信用業務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然而,在業務整體風險可控的同時,行業局部出現了一些另類風險事件。少數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實現控制權讓渡,甚至“一女兩嫁”,將早先承諾的業績補償風險轉嫁給資金融出方。所有權瑕疵這一新型風險點的出現,令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建立在質押率、強制平倉等傳統手段上的風控體系遭遇挑戰。

  業界人士建議,監管層對大股東所持股份的質押比例應有所限制,並加強對實際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要求。

  信用業務成為新增長點

  滬深交易所日前披露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月報,揭示了這一業務正迅速增長。

  股票質押式回購是2013年年中才啟動的券商創新業務,並伴隨著去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而崛起,開展不足3年便成為繼兩融之后,券商信用交易業務中的又一頂梁柱。截至4月30日,共有93家証券公司開通了這一交易權限。其中,深市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達5856.7億元,滬市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2372.26億元,兩市合計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達8228.96億元,直逼兩融規模。截至5月25日的兩融余額為8256.3億元。

  大股東持續高漲的融資熱情與資金端尋求優質標的等多方需求互相結合共同促成這一業務的快速發展。

  券商營業部都在不遺余力地尋找股票質押項目以謀求業務轉型升級。華鑫証券經紀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重回存量資金博弈格局,二級市場成交低迷,傳統經紀業務增長乏力。因此,營業部轉向在定增增發、股票質押、資管等機構業務上尋求突破。

  與此同時,券商內部還建立起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推動股票質押業務的發展。據某滬上券商資深兩融人士介紹,大多數券商對於通道類、非通道類的股票質押業務給予不同比例的獎勵,項目引入方可以提取項目利潤的10%至20%作為分紅。

  資金端也看好這一業務的低風險和收益穩定。某華東中型券商信用交易部總經理表示,從與銀行、保險等資金方的多方接觸來看,資金方認可股票質押的低風險和穩定收益。“相比非上市公司的資產抵押、第三方擔保等其他融資方式,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票質押融資更加安全。”

  交易所數據也顯示,雖然這一業務在過去一年半呈爆發式增長,其整體風險依然可控。截至4月底,深市股權質押標的証券的平均履約擔保比例為309.5%,滬市為232.50%。

  去年年中股市大幅波動時,市場曾對上市公司大股東高位質押的強制平倉風險心存疑慮。但一位券商相關業務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股東股票質押率較低,再加上大盤重心已回落到較為安全的位置,作為一種信用業務,股票質押由於股價波動而導致的平倉風險“非常小”。

  “一女二嫁”暗藏風險

  整體風險可控就意味著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沒有風險了嗎?情況並非如此。記者了解到,一方面是大股東對於流動資金的渴求﹔另一方面,券商信用交易部門急於做大資產端彌補兩融余額下降的損失,再加上高額分紅對一線業務人員的刺激,多方一拍即合,風控環節悄然鬆動。在此背景下,近期一些由於質押標的所有權存在瑕疵而導致的風險事件開始露頭。

  日前,ST華澤的“一女兩嫁”如一枚重磅炸彈引爆券商信用交易部門。

  陝西華澤在2013年借殼S*ST聚友上市,陝西華澤實際控制人王輝、王濤曾承諾,陝西華澤2013年至2015年實現的扣非合並淨利潤不低於1.88億元、2.09億元、2.22億元。若業績未達標,實際控制人王輝、王濤將採取以股份補償的形式進行按年補償。

  隨著公司去年財報揭曉,王輝、王濤承諾年限屆滿。對比過往三年業績,陝西華澤2013年、2015年的盈利均未達標,根據最初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王濤、王輝需補償上市公司2.28億股。

  然而,上述兩名股東早於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間,便將所持股份質押殆盡,質押對手方為三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証券、東吳証券及東北証券,涉及股份數分別為6565萬股、6333萬股、6264萬股。二人共質押融資25.65億元。

  如此“一女兩嫁”,ST華澤並非A股首例。包括斯太爾、美麗生態(原深華新)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也都存在業績承諾不達標需大股東按協議進行股份補償,而大股東所持股份被全部質押的情況。此前那些陷入股票質押危機的上市公司大多通過重組方式化險為夷。然而,ST華澤要平安落地可能不會那麼簡單。

  某滬上小型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表示,之前類似的風險事件發生時,市場尚未走牛,大股東進行股票質押時的股價也多處於低位,市場走高后,自然有人來接盤買殼。但隨著市場降溫,ST華澤面臨的窟窿又大,尋找“白衣騎士”就不那麼容易了。

  風控體系亟待加強

  以ST華澤為代表的另類風險事件的出現,令券商開始重新審視股票質押業務風控的復雜性。

  某大型上市券商信用交易部總經理認為,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的本質是融資,在提高股權使用效率的同時,為股東拓展資金來源。然而,對於實際控制人而言,股票質押融資也意味著對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讓渡,不排除大股東在股價高位套現離場的可能性。

  “ST華澤大股東的行為,涉嫌通過高位股權質押融資完成套現離場,並將業績補償風險轉嫁給資金融出方。”某滬上信用交易部相關負責人分析。

  通常而言,遭遇此類風險事件時,券商會通過訴訟方式對上述質押股份進行司法凍結,以獲得處置時的優先賠償權。而一旦發生違約,若券商以自有資金或者是以集合資產計劃作為資金出借人,則券商兜底是大概率事件﹔若是定向資管計劃,資金來自銀行等其他渠道,則對券商不會有實質性影響,由資金端承擔全額損失。

  眼下,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在企業經營面臨困境時借股票質押“金蟬脫殼”已然引發業內人士擔憂。上述中型券商信用業務負責人認為,應對大股東進行股票質押有所限制,例如,實際控制人股票質押的股份不能超過其全部持股的50%。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不少業內人士響應。上述滬上券商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多數控股股東融資是為了給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然而那些已經簽署業績承諾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其股份所有權存在瑕疵,不應再進行類似質押等具有讓渡所有權性質的操作,券商風控環節也應對此提高警惕。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公司非常關注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股票質押比例,但想要及時了解實際控制人股份質押的全面情況並不容易,希望監管層能定期披露並更新實際控制人股票質押的數據。

(責編:呂騫、章斐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