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說不清”的P2P網貸不良率:數字游戲背后顯尷尬

2016年06月30日20:17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圖片來源:東方IC
圖片來源:東方IC

人民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李彤)在經歷了迅猛發展與幾輪借貸周期后,P2P網貸平台不良率逐漸顯現,成為行業發展的敏感話題。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網貸不良率尚無統一的參考指標,計算方法五花八門,平台間數據不具可比性。更有一些平台通過數字游戲宣傳不良率為零,極易誤導普通投資者投資。

日前,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6)》顯示,截至2015年末,截至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9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4%。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319億元,已連續17個季度反彈。

“在我國銀行是金融領域第一大業態,掌握的貸款項目已是優質資產,行業不良率尚且如此。作為新興業態,互聯網金融仍在規范發展階段,在負面案件不斷曝光的同時,平台不良率可想而知。”北京一家網貸平台負責人坦言,當前一些P2P網貸平台為突出風控能力強,常對外公布平台不良率為零,這值得普通投資者警惕。

捷越聯合總裁馬曉軍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更亟待規范的是P2P網貸行業對不良率並沒有統一、標准的口徑,在計算方法也多種多樣,平台間不良率數據不具可比性。“我國銀行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級分類,后三類為不良資產。銀行不良資產比率指年末不良資產總額與年末資產總額的比值,有統一行業標准才有可比性 ”他說。

記者梳理發現,在計算公式上,P2P網貸平台不良率在分子、分母上有不同的口徑,每種方法都能得出不同的數字,核心是做小分子做大分母。分子是逾期貸款額,但對逾期時間的界定有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等不同口徑。分母是貸款總額,但究竟是當期未還款金額還是平台成立以來的交易總量,兩者相差甚遠,也就有了小於1%的不良率光鮮數字。

在日前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主辦的沙龍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韓復齡認為,目前披露的網貸行業的不良規模可能存在水分。不良資產的暴露不必過度解讀,在所處不同的經濟周期會有不同的表現。

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機構原動天CEO殷賓透露,截至2015年底我國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約4300億元,如果按15%至20%的不良率估算,行業壞賬規模恐達645億元至860億元。

針對P2P網貸平台不良資產的處理,有業內人士表示,P2P平台作為信息中介平台,並不承擔不良資產處置的職責,應該有專門機構來介入。“不良資產處置核心在於項目信息的不對稱,處理起來就像‘賭石’,不將資產包打開很難發現問題。還要對不良資產進行定價,好比一堆爛水果,是在自由市場上按堆賣還是削一削送到五星級飯店做果盤,考驗處置機構的業務能力。在處置過程中,互聯網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而不是全部。”他說。

但就降低不良率,P2P網貸平台並非沒有提升空間。馬曉軍認為,次級資產和次級客戶不是垃圾資產和垃圾客戶,金融機構本身經營的就是風險,而P2P網貸在資產端融資項目最大風險是欺詐行為,在如何利用反欺詐系統、大數據征信方面,行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真正做到科技改變金融。

(責編:孫博洋、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