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劉士余履新証監會

周芬棉

2016年02月22日08:59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銀行家劉士余履新証監會

  2月20日,一個重大新聞被刷屏:劉士余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命為中國証監會黨委書記、主席,肖鋼離職。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與他的前幾任相似,劉士余剛剛離開的崗位是銀行,長期從事金融工作。未曾有隻言片語,但市場熱議不斷,期待多多。

  曾任職國家體改委熟悉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現今不滿55歲的劉士余,清華大學理工科出身,之后獲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研究生文憑,這在當時算得上是炙手可熱的專業。從1987年至1996年近十年的時間,他從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改革最前沿的部門轉到中國建設銀行。此后長達18年一直任職央行,其中8年為副行長,直至2014年就職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

  劉士余上任証監會主席的消息一經發布,市場便對其履新給予多種期待,就連他屬牛,也被人笑解為利好。

  不過,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當下的資本市場,擺在他面前的問題仍很多,比如注冊制問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問題、証券期貨違法違規現象居高不下,以及處罰過低投資者損失難賠償的問題等,雖然其履新后將推出哪些新政尚未可知,但從他長期從事金融工作及其多種場合的發言仍能看出,他了解資本市場。因此從這一背景判斷,未來銳意改革加強監管應是意料之中的事。

  低調務實常赴一線調研

  18年央行履職生涯,8年副行長,劉士余是當之無愧的大銀行家。記者注意到,劉士余雖多年身居要職,但在任職農行董事長之前,其一直十分低調,很少在媒體上公開露面。

  2013年,中國《銀行家》雜志曾將劉士余作為封面人物。文章稱,劉士余是中國金融業監管層中典型的實干派,雖然其學者經歷並不豐富,公開發表或出版的論文及著作也並不很多,但他經常奔赴各地一線調研,熟悉實務工作,因此,他能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思路。

  專業人士稱,劉士余研究思考的很多都是切中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透徹且建議准確。這也許與他的工作經歷有關。18年間,劉士余先后任職央行銀行司助理巡視員、副司長、銀行監管二司副司長、司長、辦公廳主任、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可謂一步一個腳印。

  直面問題能切中要害

  記者注意到,2014年,在任職農行董事長之前,劉士余曾在“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上,直陳銀行業面臨的問題。他說,當前面臨經濟增長的增速換檔期、改革陣痛期和多種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時期,銀行業資產質量、不良資產比例出現增加的勢頭,可能要經過長周期、大跨度,隻有在順周期的時候才能明顯好轉。2013年公布的15家上市銀行年報,核銷大量不良貸款,再加上一些區域性的金融風險,可能核銷的不良貸款還要多。

  劉士余稱,當前金融市場出現兩類扭曲:一為融資結構扭曲,整個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狀況近幾年在某種程度上有些惡化,這種結構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二是金融市場主體行為的扭曲,表現在各類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也表現在實體經濟自身的運行上。有些上市公司也搞所謂的理財,搞所謂的上下游產業鏈金融服務,實際上這種理財就是在放高利貸,這跟實體公司的主業非常不吻合。

  針對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金融熱、擔保熱,劉士余在這次論壇上就指出,“一個社會如果大家都想辦金融的時候,可能就是高燒已經影響到大腦思考能力的一種狀態。”

  劉士余認為,當前要下決心整頓金融的同業業務和各類理財業務。否則的話,極易把投資者導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長期回報,對資本市場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溢出效應。

  風格穩健重視風險防范

  劉士余還非常注重風險防范,這或許與其在央行任副行長時期分管金融穩定工作有一定關系。

  從其為數不太多的公開發言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風險防范,這對於經歷過股災損失慘重的投資者以及資本市場來說,尤為可貴。

  劉士余曾說,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存在多種風險隱患。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存在安全隱患。現在一些P2P網絡借貸平台沒有建立第三方托管機制,沒有外部監管,存在資金被挪用甚至攜款跑路的道德風險。另一個問題是內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發經營風險。

  對於支付業務,劉士余也認為需要防范風險。他說,在小額零售支付服務領域,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對稱和過度競爭等極易加大支付風險,甚至演變為系統性風險,危害公眾利益,需要加強市場准入和日常監管。

 

(責編:呂騫、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