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對舉牌概念股,如果沒有資金炒作,短線不一定有好的收益,投資者也要注意甄別
■本報記者 傅蘇穎
自7月份A股市場進入深度調整以來,“舉牌”事件越發頻繁,險資作為主力一直備受關注。近期,隨著A股市場的回暖,險資更是動作頻頻,“舉牌”上市公司的熱情更加高漲,險資“舉牌”的團隊不斷壯大。
據悉,韶能股份17日發布公告稱,前海人壽擬通過32億元定增入主韶能股份,資本大佬姚振華或成為新掌舵人。前海人壽堪稱“舉牌大王”,南玻A11月2日晚公告稱,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共計持有南玻A股5.29億股,B股3554.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25.05%,構成第五度舉牌,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佔比遙遙領先。除了南玻A和韶能股份之外,前海人壽還舉牌了萬科A、明星電力、合肥百貨、中炬高新和南寧百貨。
此外,浦發銀行1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富德生命人壽通過集中競價系統買入浦發銀行股份,截至11月10日累計已達27.98億股,佔公司普通股A股總股本的15%。這已是富德生命人壽今年第三次舉牌浦發銀行,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熱情有增無減。
《証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統計發現,7月份以來,共有8家險企舉牌20家上市公司。這8家險企分別是前海人壽、百年人壽、國華人壽、君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陽光人壽、上海人壽以及中國人保,其中,百年人壽和君康人壽屬於新進隊員。從舉牌的標的來看,20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銀行、地產、商貿零售業。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即便險資頻頻舉牌有戰略投資的考慮,但是,主要目的仍然是以財務投資為主。
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部人士曾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鑒於險資獨特的性質,銀行等大盤藍籌股一直以來都獲得險資的偏愛。同時,銀行、地產、券商板塊的股票目前估值水平比較合理,投資價值已經顯現,適於長期投資。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是財務投資者,舉牌后往往是中長線價值投資,如果沒有資金炒作,短線不一定有好的收益。因此,對舉牌概念股,投資者也要注意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