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成P2P网贷"救命稻草" 警惕一拥而上一地鸡毛

2016年09月27日21:30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李彤)随着监管态度的明确与细则举措落地,野蛮生长的P2P网贷正忙着转型求生存,消费金融正成为各平台趋之若鹜的“救命稻草”。有业内人士坦言,习惯了大额借贷模式的平台转向消费金融,在风控模式、经营理念、业务流程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当前标准化、通用模式的消费金融市场已变成红海,盲目转型只会在竞争中留下一地鸡毛。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2015年市场则突破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成井喷式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消费金融市场给P2P网贷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但艾瑞咨询表示,该行业的惨烈竞争将围绕风控定价能力展开。

“边做边看吧,也比较迷茫,摸着石头过河。”北京一家P2P网贷平台高管对记者坦言,在规范发展的行业大背景下,平台也在向消费金融转型,小额、分散、促销费等理念与监管态度相符。但当前消费金融市场与前几年相比有很大调整,没有产业资源的平台,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看来,当前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悄然改变。从非理性到理性消费、被动到主动消费、标准化到定制化消费、个人到家庭服务消费、固定场景到移动场景消费演变。消费金融从业者应敏锐观察到市场的调整,避免恶性竞争,警惕出现盲目跟风、大干快上的现象。

神州融联合创始人黄海珈坦言,消费金融生态里有两大领域,一个是现金贷,另一个是基于场景的商品分期。如果同一热点在一夜之间被蜂拥追捧,极易出现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还款标准的恶性竞争,最终只留下一地鸡毛。

黄海珈表示,当前P2P网贷转型消费金融面临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少、自动化决策效率低、数据源成本高质量差、IT技术运营整合能力弱等现实困难。“习惯做大额借贷的平台向消费金融转型,在风控模式、经营理念、业务流程、IT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此前动辄以厂房做抵押的融资项目,平台做线下尽职调查要用一个月时间。现在要求他做小额分散业务,一天向上万名用户进行秒贷,批量化做贷前、贷中、贷后风控,如果信息充分将对平台稳健经营带来挑战。”

第三方机构网贷天眼联合创始人高凡表示,当前消费者越来越习惯用网络化工具完成消费行为,在市场机遇面前消费金融公司面临如何用低成本、规模化方式获取用户的问题。“以往大家讲消费场景为王,这也是利用场景降低平台运营成本批量获取用户的范畴。当前平台最急于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不断尝试、迭代产品、优化渠道、降低竞争成本。”他说。

黄海珈认为,要借力打牢消费金融基础设施环节,如果每家平台都自建类银行的信贷和风控系统,成本费用是致命的,不应陷入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怪圈,应将有限资金用于场景应用、获客创新等方面。通过市场间机构合作,产业化分工,降成本求生存。

“当前标准化通用产品的消费金融领域,例如3C产品、校园贷等领域,平台间的阵仗已经打完了,只有挖掘市场痛点与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寻找更细分市场的平台才能生存下来。”他说。

(责编:李栋、李海霞)

相关专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