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深入河南多所高校實地調查,發現“趣分期”、“人人分期”、“愛學貸”等名目繁多的貸款方式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在高校“野蠻生長”,雖然有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但也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特點,學生在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和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連環貸”的陷阱,亟待加強監管。
“月利率0.99%”實際年息超20%
曾經火爆的校園信用卡業務因壞賬被叫停后,多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P2P網貸平台以及小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進入校園。
日前,記者走訪了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大學等多所高校,發現各種網絡分期以及小額貸款廣告充斥校園,這些廣告語言誘人,極具煽動性。
例如一則小額貸款廣告寫道:“大學生自己的專屬金融平台,無抵押無擔保,僅憑身份証和學生証即可借款100到50000元,放款隻需兩小時。”另一則大學生應急貸款廣告寫道:“沒錢換手機怎麼辦?沒錢旅游怎麼辦?沒錢約會怎麼辦?大學生無抵押貸款,秒速到賬。”“人人分期”的廣告則寫道:“零元購物,閃電發貨,購物隻需填寫注冊信息選擇商品便可坐等收貨”,且注明長期招聘校園代理。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小顧告訴記者,曾有過學生模樣的代理人員到宿舍推薦一款名為“借貸寶”的APP,隻需用身份証號和手機號注冊,就可以免費獲得20元的紅包獎勵以及數萬元的貸款額度。小顧說,他覺得沒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所以沒有貸款。
小陳說,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龍子湖校區約有10000人,僅他知道的使用過校園貸款的學生就近500人。“貸款平台對貸款人資質的把關太不嚴格了,短短15分鐘就能審核通過。甚至在用其他同學的証件辦理貸款業務時,業務員看看照片說‘看你們倆長得挺像’,貸款申請就通過了。”
小黃曾先后幫三個同學在七個不同平台分期購買電子產品或貸款,涉及金額共計8萬多元。小黃說,一個同學是用他的身份信息分期付款購買手機,同學的家長最后幫忙還了錢﹔另一個同學是用他的身份信息分期付款購買手機外加貸款,涉及金額1.5萬元,現在這個同學因為無法還貸不敢回學校上課,他的家人也聯系不上﹔還有一個同學共用他的身份信息貸款7萬元。
雖然有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但這些深受學生歡迎的校園網絡借貸平台也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特點,學生在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和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連環貸”的陷阱。
小陳告訴記者,“比如我有同學貸款10000元,合同約定利息2000元,那麼最后本息共計要還款12000元,但其實到他手中的貸款隻有8000元。還差的2000元要被貸款平台暫時扣留,等款還清的時候才打給你,一旦逾期,這2000元就歸商家所有了。”
一家網絡分期平台的從業者也向記者証實,這種分期付款購買電子產品的方式,經計算實際年息超過20%,而非宣傳廣告所謂的月利率隻要0.99%。
放貸門檻低
違約成本高
校園貸款平台的違約成本非常高,加之學生沒有穩定經濟來源,最終還是要靠父母償還,學生本人也會因此承擔很大精神壓力和法律風險。小黃說,他最開始因為還不上網絡貸款,不得不到社會上去借高利貸,結果窟窿越補越大,家人擔心他在學校出現意外,幫他還掉了高利貸。
據業內人士稱,國外的放貸人是有執照的,而國內對放貸人沒有執照的要求,關於網絡借貸也沒有特別嚴格的標准,相關法律尚不健全。“國內放貸可以說門檻很低,好多都是在打政策的擦邊球。隻要你有錢,你能辦營業執照,你就可以開辦網絡信貸公司。比如‘聚分期’‘分期樂’等等,他們不會說自己是網絡借款公司,隻稱自己是電子商務公司,他們的門檻比較低,實際上是以分期的名義放貸。”
此外,由於網絡貸款的審核流程和貸款手續都是在線上辦理,不需要本人當面簽訂協議,這也導致了網絡貸款平台存在巨大漏洞。“你拿著父母的銀行卡手機號都可以騙貸款出來”。
鼓勵學生非正常消費謀利?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自2015年起開始跟蹤調查校園貸款亂象。他認為,第三方校園借貸平台看似提供了一種面向學生的高效借款方式,實則是一種變相的高利貸平台。
以學生分期付款購買電子產品為例,商家向學生收取的費用不叫利息,而稱作“服務費”,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高利息。例如,一台原價4000元的手機,學生使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需要實際支付的總金額達4800元。
付建說:“某些第三方校園借貸平台利用學生金融知識的匱乏以及追逐時尚電子產品的虛榮心態,鑽監管的空子,打法律擦邊球,通過學生的非正常消費獲取暴利。”
但是,網絡分期平台的從業者則認為,網絡貸款行業本身並沒有錯誤,有市場需求就有相應產品的產生,學生本身自制力不足也是釀成“校園貸”悲劇的原因之一。
“目前信用體系還不完善,網貸平台在推廣的過程中會有漏洞。有關部門應該對平台加強監管,借貸平台要對大學生貸款資質進行較為嚴格的審核,對虛假信息審核不實的,平台也要承擔責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建議。
河南省金融辦調研員高明華表示,目前對於校園網絡借貸,沒有歸口管理的部門,如果想歸口,應該算作銀行業務。2015年7月,十部委出台《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明確網絡借貸業務、互聯網信托業務、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但截至目前,河南省銀監會尚沒有相關的具體方案出台。
網絡分期平台的從業者建議,一方面,貸款公司的准入門檻應該提高,比如一些貸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極端的小公司應該嚴格取締﹔另一方面,應該限制網絡貸款的利率,不能高於一定水平,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借貸利率要有明確的界限。最重要的是,貸款平台在借貸時要明確大學生的資金用途,確保這些錢確實能被合法利用。
案值低公安不管 取証難保險沒轍 車險騙保難題誰解? 金艷繪(人民視覺)
最近,不少私家車主們發現,隨著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續保車輛的費率浮動幅度比以前更大了。這種情況下,有個小剮蹭,是動用保險理賠,還是自己承擔損失以求來年有費率優惠?不少車主猶豫不決。…【詳細】
人民幣匯率盤中大幅波動 央行譴責不實消息誤導輿論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章斐然)30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日,少數媒體連續發布有關人民幣匯率的不實消息,在關鍵時點誤導輿論,擾亂外匯市場正常運行秩序,客觀上助長了一些市場投機力量做空人民幣。“我們對這種違背新聞職…【詳細】
辟謠回擊外媒匯率虛假報道 監管層勸人民幣投機者收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崔啟斌 程維妙)英國脫歐加上外媒虛假報道的推波助瀾,使人民幣匯率連坐“過山車”。為此,監管層三天內兩度化身“謠言粉碎機”,打擊做空人民幣的投機勢力。 昨日下午,有外媒報道稱,我國央行願意讓人民幣匯率在今年降至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