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研究公司曹遠征:大宗商品上漲只是反彈難言反轉

2016年09月29日09:43  來源:人民網-股票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呂騫)低迷了5年的大宗商品市場終於在2016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黃金、銅礦石、煤炭、原油、鋼材等價格今年以來輪番走高,大宗商品“最糟糕的日子”似乎已經過去。

應該如何解讀今年以來的大宗商品價格回暖?未來能否持續走高?這對當下中國正在進行的去產能又會有何影響?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接受人民金融專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還缺乏長期基本面的支撐,今年以來的上漲只是反彈,難言反轉。他還提到,國內鋼鐵、煤炭產業仍然產能過剩,核心是去掉一部分多余的產能,使其余的產能盈利,產業就能持續健康發展。

大宗商品市場強勁反彈 但難言反轉

“全球經濟萎靡不振,需求乏力是大宗商品價格此前下行的重要原因,”曹遠征表示,現在價格趨穩並呈現上漲的態勢,第一個原因是需求開始有所穩定,尤其是中國經濟的企穩﹔第二個是大宗商品價格受生產成本約束,此前價格已經跌至底部區域,下跌空間已不大﹔第三個是大宗商品也是金融產品,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實體經濟缺乏亮點,資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場,也成為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從長期來看,曹遠征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不明朗,大宗商品價格上行還缺乏長期基本面的支撐,因此今年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只是反彈,難言反轉。

“未來6到12個月,盡管全球經濟趨於穩定,但仍有很多風險因素,似乎也看不出短期內重新提振的可能性。世界經濟的前景難言強勁,長期基本面來講需求並不旺盛,大宗商品價格不至於過度上行。”曹遠征表示。

此外,美聯儲年底可能的加息也將擾動大宗商品市場,曹遠征分析稱,對黃金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如果美聯儲加息,將意味著黃金價格下跌。對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則比較間接和微弱,例如鐵礦石和石油目前與基本面聯系更為緊密,與加息等金融因素的聯系正在淡化。

去產能助大宗商品市場長期穩定

大宗商品價格的回暖也引發了對國內鋼煤企業去產能的擔憂。但曹遠征表示,中國的大宗商品很多都不是貿易商品,因此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是直接相連。以煤炭為例,除非煤炭價格漲到一定程度,使到岸煤炭價格高於生產成本,這時候國內煤炭價格才會上漲。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國內煤炭需求趨於穩定,但也不會有大的反彈,國內煤炭產能依然是過剩的。

中國是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中,對大宗商品的長期需求還是穩定的。舉例來說,中國鋼鐵的人均存量在6噸左右,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日本這一數字為41噸,英美為26-28噸)。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對鋼鐵需求也是穩定的,大宗原材料是個長期市場,國際上也有相應的案例,第二大產鋼國日本鋼鐵產量在一億噸左右,這個產能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40多年未見衰減。

而中國目前的鋼鐵產能在8億噸左右,也可以維持相當長時間。從最近的數據來看,產能維持在8億噸時,鋼鐵價格就開始企穩了企業也開始盈利了﹔而如果我們的去產能有實質性進展,削減1到1.5億噸鋼鐵產能的話,鋼鐵產業就能有持續性盈利的可能性。中國未來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展也為這種盈利性保持了一個長期可靠的前景,從而對大宗商品需求提供長期穩定的市場。

曹遠征最后指出,中國的鋼鐵產業,包括很多基礎產業,在世界范圍來看成本居於中游,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也保証了他的持續性。因此核心問題是去掉一部分多余的產能,使其余的產能盈利,產業就能持續發展,從而為大宗原材料提供一個穩定的市場。

(責編:李海霞、章斐然)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