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迎最強解禁潮 私募做市難解流動渴

姚以鏡

2016年09月19日07:4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新三板迎最強解禁潮 私募做市難解流動渴

  在融資越發困難的情況下,新三板又將迎來最強解禁潮。根據Choice數據,目前新三板市場流通股本隻佔總股本的37.14%,而未來9-12月解禁的股票佔比就達到11.7%(按8月31日總股本計算),即600.94億股要解禁,相當於現有流通股數的1/3。

  這無疑讓流動性堪憂的新三板再次受挫,在做市指數跌跌不休的情況下,新三板的希望在哪?業內都把目光投向了新三板私募做市業務。在近日舉行的新三板發展戰略高層論壇上,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對近期的政策預期作出明確表態,股轉系統正在研究圍繞市場分層的差異化安排,私募參與做市也將很快推出。

  然而,即將開閘的私募做市真的能解新三板流動性之渴嗎?一位注冊地在西部的大型券商新三板業務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私募做市試點釋放了積極的信號,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合格的私募做市機構數量不夠,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任重而道遠。

  “遲到”的私募做市

  事實上,自今年6月底實施分層之后,新三板市場進入雙重清淡期——政策層面進展較慢、市場交易投資冷清。進入下半年以來,無論是挂牌企業還是做市商,都處於市場冷靜期。私募做市無疑被市場當成了一份及時的“政策紅利”。

  上述新三板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新三板當前所面臨的考驗是一批早期投資基金即將到期解禁,在該背景下,私募做市的推出無疑是個提振。

  私募參與做市,對新三板而言並非新鮮提法。2014年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對做市商的范圍就埋下了“伏筆”。

  今年5月底,中國証監會宣布將開展私募機構參與新三板做市業務試點,做市商正式擴圍至私募。根據安排,全國股轉公司將研究制定試點機構的遴選方案及相關配套規則,從資本實力、專業人員、業務方案、信息系統和誠信記錄等方面設置備案條件,制定備案申請材料內容與格式指引,明確備案申請程序,待履行有關程序后及時向市場公布。此外,股轉公司將啟動受理私募機構申報材料,組織評審,擇優選取試點機構。

  而新三板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是在2014年8月。當時,做市制度被寄予厚望,監管層希望可以發揮為企業定價、提供流動性兩大功能。但是實行以來,市場交易依然不活躍,相對寡淡的流動性讓各方都開始對新三板的未來產生懷疑。

  上述新三板業務人士表示,做市商原本可以發揮價格“承托”、嫁接交易職能,然而目前機構投資者熱情不高,做市商缺少對手方。

  “除了改革現行的交易方式之外,近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工作,即私募基金作為做市商。前期的基本工作已經完成,年內制度推出應該沒有問題。”隋強進一步表示。

  對於市場呼聲很高的將新三板個人投資門檻從500萬元降至300萬元,甚至100萬元,隋強表示“也可以探討”,同時堅持機構投資者市場的方向不變,“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政策將很快推出。”

  流動性問題待破局

  那麼,私募做市會不會改變新三板流動性問題呢?事實上,至今國內做市商一直是由券商擔任。業內認為,數量少、資金量小,市場處於相對壟斷的狀態,在壟斷的市場環境中,部分優秀企業的價值被埋沒,做市企業也處於弱勢,做市商低價拿庫存股實現套利,失去做市提高流動性的功能。

  “私募參與做市,一方面私募基金對於企業和市場的整體狀況更為熟悉,很多在挂牌前就參與到新三板企業中伴隨企業成長,是新三板市場最活躍的群體,對於企業的質地有更接地氣的了解,也是最能夠發現企業真正價值的群體,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合理的估值和報價,從而使被低估或未被發現的優質標的被發現並合理定價。另一方面,私募基金近幾年發展迅速,管理的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具備了做市的資金量,可以從庫存股的數量和資金量上改善流動性。”不過,上述新三板業務人士表示,單靠私募做市的引入來提升新三板的流動性不太可能,因為扭轉新三板融資困難和投資全面虧損的問題,單靠一個措施並不能改變。還需要更多配套政策和監管的出台。

  “解決流動性問題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系列制度建設。私募參與做市是解決流動性的關鍵一步,做市商擴容后,將有助於打破目前券商的做市壟斷地位,允許做市商之間充分競爭,使企業估值合理化。做市商擴容是交易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未來還需要引入大宗交易制度,為目前做市企業進行股權轉讓如並購等提供交易渠道﹔強化分層機制,進行交易制度變更,針對創新層和基礎層採取不同的制度建設方案,同時強化監管,為日后引入競價交易和做市交易並行的‘混合做市’交易制度鋪平道路。”天星資本新三板研究所副所長王晨指出。

  聯訊証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表示,私募做市會改善新三板流動性,第一會帶來增量資金和交易規模邊際值的增加﹔第二交易活躍會因為做市家數增加而提升,但改善的程度還要看私募的家數有多少,規模有多大,實施的力度和進程有多強。私募做市會和券商形成互補,因為做市商增多,有利於市場定價和估值的合理提升,反而能讓券商更加重視新三板做市業務。

  但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新三板的流動性,因為市場缺少更多合格的機構投資者,也就是真正有能力控制新三板投資風險的機構資金最為重要,流動性是投資者願意進入市場交易帶來的,只是解決做市的供給問題,能起到多大作用有待觀察。

  付立春指出,私募做市與券商做市在選擇企業方面會有區別,對於符合私募口味和特色的企業,會在估值提升和流動性方面獲益更多。

  雖然流動性問題還待解,但業內認為,目前是布局新三板比較好的時機,一方面流動性不足導致很多優質股的價值錯位,另一方面很多短期性投機性資金由於前期的泡沫被擠出,目前市場上存留的資金質量相對高,投資者也更理性。另外,開放做市商也會讓市場參與者對於未來政策紅利的落地有更多期待。

  “在新的重組新規下,一些無法借殼上市的公司也會將目光投向新三板,投資者可以適時布局一些新三板公司做長遠投資。”上述新三板業務人士說。

(責編:呂騫、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