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創世落寞退市 失落的服裝首富夢

2016年09月19日07:38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大楊創世落寞退市 失落的服裝首富夢

  李桂蓮辭職了,這位大楊創世(600233)(600233.SH)的董事長帶著4位高管辭去了上市公司的職務。9月13日,大楊創世發布了一份公告稱,公司擬出售全部資產與負債,並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圓通速遞100%股權,后者交易作價為175億元。也意味著圓通快遞借殼,大楊創世落寞退市,快遞業取代服裝成為了上市公司主業。

  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公司董秘,但電話一直未能接通。今年3月,在大楊創世宣布因重大事項停牌重組后,記者在一次公開場合採訪大楊創世副董事長胡冬梅時談及公司的發展計劃。她曾經表示,未來大楊創世的重心將繼續著力於服裝業務,公司最新的計劃是協助國內服裝品牌商以及定制店鋪實現專業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定制業務發展,致力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量單裁公司。男裝定制業務一直都是大楊創世的優勢和宣傳亮點所在,但對於這樣的轉型方向,資本顯然並不看好。

  有意思的是,就在大楊創世退市之前,快時尚品牌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剛以795億美元身價超越比爾·蓋茨,問鼎首富寶座。

  失落的服裝制造

  大楊創世落寞

  一位從事服裝行業研究的証券分析師告訴記者:“大楊創世整體的資產情況不錯,但公司近年來著力推進的定制業務,其成長性非常有限,並不被市場看好。主營業務不被看好,在殼資源非常稀缺的當下,賣殼對大楊創世而言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服裝行業,尤其是業績下滑嚴重的男裝品牌都以定制作為公司轉型的突破口,但從服裝定制市場表現來看,尚未有特別成功的案例。與大楊創世定制業務模式相似的知名服裝工業化定制企業紅領,其在2014年底推出針對國內市場的眾籌定制項目體驗店也沒有見大的成效,在2016年初,這一項目又“升級”為“魔幻工廠”。

  “定制業務的受眾和群體並不固定,且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較大,業務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上述分析師說道。

  雖然在資本市場發展遇挫,但大楊創世的確曾是中國服裝行業的佼佼者。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從事外貿代工業務的服裝企業,大楊創世目前是國內西裝出口最大的企業。公司靠外貿業務起家,很早意識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意義。

  早在1995年,大楊創世就創辦主攻中高端人群的男裝品牌創世。隨后,在服裝行業掀起個性定制浪潮的大背景下,大楊創世又先后推出主攻線上渠道的互聯網定制品牌優搜酷和職業裝定制品牌凱門。同時推出“單量單裁”業務,用柔性生產線迎合當前服裝消費日益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趨勢。

  “縱觀大楊30多年的發展路徑,可以說大楊創世的每一步都踏准了中國服裝行業的大潮。”對大楊創世非常熟悉的行業資深人士賴鬆表示,在他看來,大楊創世原本有機會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成為行業龍頭,但最終導致公司的市值規模始終徘徊在服裝上市公司墊底位置,就是在於大楊創世對轉型機遇的把握程度不夠所致。

  大楊創世力推的品牌化和定制化的轉型方向,但遺憾的是,其業績下滑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記者查閱大楊創世財報發現,公司內銷和外貿的營收佔比始終保持在二八開的水平,去年業績佔比上升至25.05%的內銷業務,今年上半年又回落至21.61%。對外貿業務的過分依賴雖然能給大楊創世帶來相對穩定的營收,但也影響到向自主品牌和定制化的轉型。隨著全球經濟的疲軟,消費需求不振以及原料等綜合生產成本走高,外貿業務也受到沖擊。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0.3%至3.92億元。而公司在淨利潤方面的下滑趨勢則更加明顯,截止到6月30日,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下滑28.68%至0.145億元。

  有制造無品牌

  首富夢難圓

  “從近年來國內加工制造企業的業績表現來看,行業營收和業績普遍處於下滑狀態,且行業發展兩極分化趨勢明顯,生產規模大、資金實力強、產業鏈完善的服裝加工企業在上半年實現較好的業績增長,反之規模較小、生產管理能力不強的企業業績下滑嚴重。”上述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服裝制造業面臨兩極化的趨勢,綜合實力強的制造企業一般都有穩定的國際大客戶和訂單來保障其業績的穩定增長,公司也有資金實力去升級設備、提升效率、構建高效穩定的供應鏈體系,與資金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差距越來越大。上半年服裝上市公司的中報數據印証該分析師的這一判斷。

  以目前服裝行業市值最高的港股上市公司申洲國際為例,在行業“外貿倒閉潮”不斷的大背景下,公司上半年總營收入同比24.6%至69.5億元,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29.4%至14.5億元。

  服裝行業資深人士季明解釋了服裝業的馬太效應:“雖然外貿環境不好,但像申洲、魯泰、溢達的訂單相較往年反而有所增加﹔因為這幾年他們客戶對訂單反應速度的要求提高,讓他們也逐漸完成從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體系向柔性化、個性化、快速反應的生產模式轉型,讓他們收獲了一些單量小、加工利潤高的訂單。”

  大型服裝制造企業的產業鏈條已延伸到種棉等上游環節,這不僅有助於其壓縮成本,還能幫助企業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配合效率,形成全產業鏈運營模式。看似准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的服裝加工業也在不斷升級行業的競爭標准。

  季明向記者透露,申洲的工廠幾乎不對外開放參觀,而申洲的生產設備、管理流程、運作模式等,顯然也是企業的核心機密。像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等高科技項目,都是像申洲這樣的大企業在著力推進的研發項目。

  “中國是制造大國,但不是品牌強國。”記者採訪的一些行業分析師這樣表示,即便是像申洲這樣的企業,也很難像ZARA一樣造就出世界級首富。畢竟,即便工廠設備再高端,生產流程再先進,僅僅依靠毛利較低的代工業務,不能實現附加值較高的“微笑曲線”的兩端增長,企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擁有最大市場的中國服裝業,經歷一段痛苦轉型調整期后,未來能否圓世界級富豪之夢?

  並購國際大牌

  全產業鏈運營

  對於當前服裝行業普遍存在的業績增長乏力、淨利潤下滑的艱難轉型,舒朗集團董事長吳健民認為,“當前是服裝產業發展的低谷期,正是企業並購資本、實現優勢資源重組的好機會,有利於強勢服裝集團整合優勢資源,打造服裝大集團。”

  “服裝作為一個長青產業,是人生活必需的東西,世界富豪榜的排名中也有很多是做服裝的。”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盧山認為。

  知名服裝設計師張肇達告訴記者,從服裝品牌資源最集中的歐洲市場來看,高端奢侈品牌基本都把控在LVMH集團、PPR集團和歷峰集團手中。“大的寡頭集團執掌服裝產業最大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原輔料等產業鏈資源、渠道、資本、品牌管理經驗等多方面的優勢,推進服裝產業各個環節的資源優勢重塑和專業化。”

  中國服裝上市公司希望通過資本並購完成這一跨越。森馬服飾(002563)拿下意大利知名童裝品牌Sarabanda和Minbanda的中國代理權后,先后出資1.02億元收購主營兒童教育業務的育翰上海70%股權,同時購買韓國上市電商ISE公司17.67%股份,力求打通國際時尚品牌資源和電商渠道。

  而本土中高端女裝品牌歌力思(603808)董事長夏國新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兼並優質品牌資源是所有國際大服裝集團遵循的發展路徑,而歌力思的目標也是要打造高級時裝品牌集團,借助資本的力量,採用收購或者投資聯合的方式,在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以及渠道控制等方面產生協同作用。公司先通過股權收購的形式,拿下德國奢侈品牌“Laur?l”和國際輕奢潮流品牌 Ed Hardy的品牌商標的所有權及使用權,之后又成立時尚產業投資基金,負責為品牌在全球尋找優質的時尚資源。

  “立足全球最大的服裝消費市場,中國服裝的首富級人物勢必將在中國服裝集團的構建中產生。”吳健民表示,城市化推進前期受益的一般是房地產等城市基礎性產業,但城市化中后期實現快速發展的則是服裝業、消費品及服務業。中國正在進行全球規模巨大的城市化過程,這一過程將催生十幾億的城市人口,消費品行業必然會有一個井噴。

(責編:呂騫、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