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
人民网>>金融>>正文

互联网金融资金存管成银行“烫手山芋”?

2015年08月11日08:26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李彤)金融骨子里是保守的,与盈利相比风险控制永远排在首位,这在近期发布的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监管文件中再次得到印证。互联网金融“牵手”银行资金存管,“恋爱”谈得是否顺利?银行介入会让三方关系发生哪些微妙改变,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否绝境求生?

    互联网金融“牵手”银行存管:想说爱你不容易

    日前,央行等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指出“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等内容。

    先锋支付CEO刘刚对记者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道模式,仅为平台提供支付渠道;二是大账户托管模式,为平台建立余额账户、托管资金,但不对投资人和借款人建立余额账户;三是小账户托管模式,不仅为平台需要开户,也为投资人和借款人开设账户,托管资金。

    “行业发展趋势是引入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方,让第三方支付回归‘小额’和‘通道’业务。银行的风控能力毋庸置疑,但其是否有足够的服务意愿和互联网思维尚有待观察。”他说。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分行负责人坦言,目前总行层面还没有明确的态度,尽管知道金融的互联网化是趋势,但在具体部署上仍在观望。当前一些平台质量鱼龙混杂,银行怕给自己“埋雷”。

    “银行对于自身贷款业务的最终资金用途,持续追踪能力尚还存在难度,又怎样追踪平台上琳琅满目的项目借款用途,出现问题究竟要承担怎样的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他说。

    易通贷CEO康文认为,银行是强监管行业,对开展新业务、新模式十分谨慎,此外也有“嫌贫爱富”的思想作祟。互联网金融平台最初是希望和银行合作的,但目前整个行业规模在金融领域占比太小了,银行瞧不上。

    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布局互联网金融行业时间早,银行与其相比在存管资金成本、用户体验便捷性、回款时效性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平台与银行间的业务磨合、调整,要留半年左右的过渡时间。

    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牵手”银行资金存管,人人贷总裁杨一夫对记者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管理水平、运营逻辑、资金信息透明度不一,不排除还有第三方支付机构自建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同业竞争的现象。

    “两者‘牵手’的前提是,在对互联网金融的理念、企业经营文化、市场展望上存在共鸣,并在产品设计、业务对接、系统调试上不断磨合。银行的风控标准较高,或会增加一些投资者划拨款验证环节,这就要同互联网平台强调的用户操作体验进行平衡。”他认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除非创新运营模式或有雄厚资金背景作为支持,否则新冒头的“小个子”平台走老路,很难长大了。未来行业规范、升级发展是乐观的,但平台自身经营风险不容小视。

    第三方支付:悄悄离去还是留下来?

    目前,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合作推进的情况到了哪一步?银客网副总裁李飞认为,会有更多的平台与银行开展合作。他以自身为例说道,目前银客网采用汇付天下第三方支付托管系统,正在进行银行托管系统的前期准备。银行存管系统与第三方支付系统没有技术性差异,有一定实力的平台都能够与银行进行有效对接。

    “托管是资金出借方对银行的一种委托,银行对托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现在用存管来表述,可以减轻银行的一些压力。”王坤认为,银行存管不会大幅增加平台成本,在用户体验和时效性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在初期,因为可供合作的银行数量较少,成本或会提高。

    上述商业银行地方分行负责人表示,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会对平台进行筛选,优中选优、设定门槛。包括平台注册资本金、实缴资本;选择实际控制人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知名互联网企业等背景的平台;最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等一系列标准。

    若互联网平台“牵手”银行存管成功,第三方支付又该何去何从?有业内人士坦言,现在拥有牌照的支付机构有270多家,但是真正赚钱的不超到10%,排名前五家的支付机构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王坤认为,基于目前的三方现状,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共同提供平台存托管,是一种选择。第三方做回老本行,成为银行的支付服务提供商。这样银行可以结算系统开发成本,直接获得客户,平台也避免了迁移复杂的账户系统。

    连连支付首席营销官姚敏对记者表示,连连支付正与部分银行接洽打造“支付通道+银行托管”产品模式,由银行落实资金托管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搭建支付通道,此模式将作为今后企业的发  力点。

    相关报道:

    央行:互联网金融类投诉超九成来自网络支付

    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 产品精准营销亟待提高

    互联网金融,呵护但别放任(金海观潮)

(责编:李彤、吕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