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
人民网>>金融>>正文

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 产品精准营销亟待提高

2015年08月02日08:23  来源:人民网-理财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 (记者李彤)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大数法则、长尾普惠,但当前一些平台吸引投资者的成本远超线下,且有愈演愈烈趋势,这与互联网金融本质背道而驰。有业内人士坦言,一些平台对金融产品和投资者认识不足,在产品精准营销上亟待提高。

“羊毛党”是被P2P平台“培养”出来的?

一家P2P网贷平台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目前平台“抢粉”成本越来越大,已从此前的几十元上升到几百元,培养一名活跃投资者成本甚至近千元。

“对于‘羊毛党’,我们又爱又恨,爱他们频繁交易提升了平台人气。恨他们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不能算是有效投资者,更增加了平台运营成本。”他说,这并非少数平台的个案,而是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羊毛党”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P2P平台“培养”惯出来的。

“羊毛党”指的是一类投资群体,他们寄生于各种网贷平台为吸引投资者推出的收益奖励活动,如注册认证奖励、充值返现、投标返利等。

互联网金融营销平台和堂集团总裁孟玉龙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是金融改革的信号,但当前线上“抢粉”成本越来越高与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金融脱媒的最初意愿阶段性背离。

“如果说90%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死于信用缺失,那硕果仅存的平台又将有半数死于营销缺位。” 孟玉龙认为,造成“羊毛党”泛滥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平台对金融产品和投资者的分析不足,投资者和金融产品不能形成精准匹配。二是产品营销成本大,让互联网金融企业现金流难以承受。

他具体说道,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有别于实体产品营销,实体产品营销以购买为最终目的,但卖出金融产品才是服务的开始。实体产品可以通过网络爬虫分析表浅数据,判断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可行性。比如消费者查看了网店里书包的信息,爬虫会认为其有购买意愿。而金融产品营销则要分析消费者的资产情况、投资经历、家庭结构、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等因素。对于没有理财意识或风险偏好保守的投资者,一个不知名的P2P广告出现在他面前再多次,也难将他转化成投资者。

“此外,目前0.5%-4%的营销费用也让吃项目端佣金,且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压力颇大。”他说。

大数据营销基于对产品和投资者深入了解

有业内人士坦言,此前有平台通过现金返券甚至送车、送珠宝等形式吸引投资者,但从事后结果看更多是噱头,难获得有效投资者。

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曹之虎表示,未来通过大数据获得投资者偏好,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精准营销的基础。他说,目前投资者数据不可谓不大,但如何及时、有效分析和利用是关键。

“大家手里的数据都差不多,核心是对数据算法、深度分析、模型匹配、标签分类、对产品和投资者理解的程度。” 曹之虎认为。

孟玉龙表示,大数据不仅要尽可能满足数据源的充分和新鲜度,进行全数据计算,涵盖更多领域。还要注重垂直应用,尤其是通过静态数据分析出受众的决策逻辑进行精准匹配,开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分析。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领域仍处在前期探索阶段。

他以和堂平台为例,数据来源除了自身积累外,还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BAT巨头等进行合作。与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保底对赌”,以低于平台现有吸引投资者的成本,为平台托底销售产品,将合适的产品推送给需要的投资者。

针对近期出台的《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孟玉龙认为,随着监管框架的明确,传统金融机构、BAT等大鳄将加快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真正的“大块头”正陆续进场,他们懂金融、懂市场、懂互联网,这也给金融营销行业带来更多机会和变数。

 

(责编:值班编辑、聂丛笑)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