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保险业畅想:健康险或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6年12月26日08:11  来源:南方日报
 

2016年中国保险市场格外热闹,从旷日持久的宝万之争到香港保险的走红,从相互保险的破冰到互联网保民的崛起,诸多大事件注定将被铭记。同时,2016年也是保险行业经历快速发展与改变的一年:保费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投资收益下降但资产配置更加成熟,偿二代正式实施。站在2016年末,展望2017年,有必要对今年保险业大事件进行总结,并畅想明年保险业的重点与热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两期,先后推出保险业2017年十大畅想,敬请垂注。

畅想一

寿险增速或出现拐点

过去的几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越了德国、法国、英国。今年年初到10月份为止,全国实现保费收入2.7万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30.44%,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4.8亿元。保监会已在多个场合预测,到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依此来看,中国的保险行业不是站在了风口上,而是站在了台风口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投资收益率下降、营销员趋于饱和、万能险增速受限,以及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过快与现有资产管理水平不足的矛盾深化,预计2017年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将放缓。

畅想二

“健康中国”带旺健康险

健康险正在迎来属于它的时代。自2011年开始,健康险保费收入就迚入了高增长阶段,高于行业增速,占寿险保费比重也不断增加。今年健康险前三季度增速达到86.8%。按此增速预测,年内保费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保费规模几乎可以与车险规模持平。而车险今年以来的增速已经不到10%。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上升到1/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健康保险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激发。考虑政策端对于健康险的支持、税优型健康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放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等因素催化,预计健康险2017年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

畅想三

万能险规模有所收缩

近年来,我国万能险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万能险保费增速达到95.2%,截至2016年10月,万能险保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人身险保费规模达到34.0%。在这一情况下,万能险的风险也逐渐凸显,一是负债久期低于资产久期的错配风险;二是万能险营销成本较高,大多在短期内退保,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今年以来,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万能险进行监管,例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在近期陆续停止前海人寿开展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资业务。

目前,万能险占人身保费规模较高,如对万能险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将会对明年保费收入增幅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监管政策的核心是将万能险长期化,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逐渐化解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风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回归“保险姓保”的本质,而非完全否定万能险。从今年5月起,万能险每月新增保费量已出现明显下滑。预计2017年万能险的总体规模可能会略有收缩。

畅想四

险资举牌将更加规范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四季度以来险资又因为掀起举牌潮,而再度站上风口浪尖。但相较于2015年,险资整体举牌规模已缩减了很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年有超过60起举牌事件,至少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而2016年截至到11月底,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仅不到10家,且大多集中在下半年。

保险资金体量大、久期长、追求绝对收益,是股权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而且,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对稳定性和流动性都有利。但个别险资“快进快出”,通过概念炒高股票获利迹象明显,使得监管层强化对险资举牌的监管,敦促险资成为长期资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财务投资者。

随着险资举牌的愈演愈烈,从今年起,保监会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专项整治行动,来规范万能险和举牌行为,保监会明确表示了对于激进的股权投资行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应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原则,稳健审慎开展投资运作,防范投资风险。未来,预计在低利率、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举牌仍会持续,但激进的险资举牌行为将得到遏制,险资举牌将更加规范,股权投资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

畅想五

偿二代全面实施 风险管理比资产管理更重要

2016年,保险业全面实行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决定资本高低的标准从原来的“规模大小”变为“每家保险公司风险高低”。偿二代落地后,行业整体资本充足,但全新的综合风险评级和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的实施,也使不少中小险企面临资金流困境,为了补充资本金,增资热潮随之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2家险企实施了增资。保监会主席陈文辉断言,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而非资产管理。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进一步建议,偿二代推行尚未经过行业长期发展检验,与偿一代相对,放松了对一些大型保险公司资本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对冲长期低利率带来的冲击还有待检验。随着利率环境变化,监管机构应该动态地对偿二代监管体系进行客观评估和及时修正,以使得监管措施能够切实有效反映公司存在的问题。

(责编:李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