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健康險賠付增速居四大類險種之首  

去年健康險人均每單消費3118元

2017年06月08日08:08  來源:証券日報
 

  《証券日報》記者近期從業內獨家獲得的一組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健康險業務賠款與給付支出2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56億元,同比增長24.87%,成為四大類險種(其他三類為財產保險業務、壽險業務、意外險業務)中,賠付增長最快的險種。

  健康險賠付增速最快的背后,是近年來健康險保費與滲透率的快速增長。艾瑞咨詢近期發布的《2017年中國商業健康險行業研究報告》(下稱“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健康險市場滲透率9.1%,人均每單消費3118元,2011年-2016年復合增長率42%。

  四成醫療費由個人支付

  一季度健康險保費與賠付(賠款與給付)均取得快速增長。

  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原保費收入15866.02億元,同比增長32.45%。其中,從各業務板塊的增速來看,健康險增速僅次於壽險業務增速,同比增速達36.88%。

  具體來看,財產險原保費收入2402.13億元,同比增長11.50%﹔壽險業務原保費收入11631.45億元,同比增長37.50%﹔健康險業務原保費收入1599.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31.08億元,同比增長36.88%﹔人身意外險業務原保費收入232.62億元,同比增長18.27%。

  健康險保費增速較快的同時,賠付也出現快速增長。

  本報記者獲得一組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一季度保險公司賠付支出累計達3305.0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13.68億元,同比增長14.31%,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10.79個百分點。其中,健康險業務賠款與給付支出284.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56億元,同比增長24.87%﹔

  相比其他三大類險種,健康險賠付增速最快。今年一季度財產保險業務賠款支出1135.30億元,同比增長5.52%﹔壽險業務給付金額1836.53億元,同比增長18.97%﹔意外險業務賠款支出49.18億元,同比增長11.16%。

  健康險保費與賠付均出現高速增長,源於個人醫療保障的不足。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覆蓋率在95%以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80%以上、70%以上和75%左右。

  然而,艾瑞咨詢近期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從醫療支付比例來看,我國39.7%的醫療費用由個人支出,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個人負擔較重,保障力度不足。商業健康險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支付方式,將緩解個人醫療費用壓力,提高社會醫療保障制度。

  從監管政策層面來看,在“保險姓保”的指揮棒下,健康險成為保監會鼓勵發展的險種之一。保監會在5月23日下發的《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保監會支持並鼓勵保險公司大力發展健康保險產品,健康險應重點服務於消費者看病就醫等健康保障規劃,並不斷提高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的針對性。

  除上述新規外,2016年專業健康險公司牌照申請開放,共計50多家企業向保監會遞交申請專業健康險牌照。除已有的5家專業健康險企業外,2016年年末,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和瑞華健康保險相繼獲得專業健康險公司牌照。2015年8月份,保監會印發的《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受保人的權益,如保証續保、可帶病投保等特性。

  健康險滲透率為9.1%

  艾瑞咨詢認為,目標人群(中高端人群)和滲透率(健康意識)的增長,是導致健康險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健康險市場滲透率9.1%,人均每單消費3118元,2011年-2016年復合增長率42%。

  具體來看,高收入人群在就醫時,對醫療服務的價格敏感度較低,其需求更多的在於高效且高質的醫療服務、舒適的就醫環境上。但我國居民在就醫時,面臨的限制和問題較多,如居民隻能在公立醫院和少部分民營醫院就醫、醫院排隊時間長、問診時間短且形式單一、病房擁擠等。因此,基本醫保與高端人群的需求並不匹配,產生了市場缺口。商業健康險可基於高端人群對於高效及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設計產品,贏得市場。

  除高端人群外,龐大的中產用戶對於健康險的需求正在崛起。

  艾瑞咨詢認為,健康意識覺醒、生活工作壓力大,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都促使更多中產用戶關注健康險領域,以規避因重大疾病帶來的家庭財務風險。調研數據顯示,收入在6000-20000元/月的人群購買健康險佔比較高,為健康險業務的主要人群來源。同時,在以職稱級別劃分中,52%的購買者來自普通職員,33%的購買者來自高管及專業人士。

  調研數據同時顯示,購買健康險的人群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生活習慣良好、疾病危機意識強、有理財規劃、且願意為更好更有效的醫療服務付款。橫向對比,追求高效省時、服務品質,具有疾病意識、注重保健是區分購買和無購買意願人群主要特征。縱向對比,在購買健康險的人群中,56.7%的人具備定期理財,高於其他影響因素,因此,具備金融理財能力是決定是否購買健康險的主要特征。

  在購買渠道方面,2017年官方平台是個人健康險購買首選渠道,48%的購買者表示曾在官網平台購買過健康險,其中,42%的官方平台購買者表示隻在官方網站購買過,高於官方APP。23%的購買者表示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購買過健康險,該類平台主要包括螞蟻金服、微信、京東等網站和移動端。17%的購買者表示曾在第三方保險經紀平台購買健康險,該類平台包括慧擇網、大特保等線上渠道。

  中高端人群看重增值服務

  中高端人群購買健康險另一大需求源於增值服務。

  我國基本醫保保障內容有限,對於非疾病治療項目、特定治療項目、藥品、診療設備醫用材料不予保障。如孕期檢查中的唐篩、口腔種植、修復,進口藥品等。同時,醫保報銷額度有限,且下有門檻、上有最高額,2016年國家推行大病險后,醫保報銷額度最高可到30萬元。

  但商業健康險限制較低,可為其參保人提供多重增值服務,如異地就醫、綠色通道、海外就醫、在線問診、基因檢測等。這些服務多以附加形式加入到參保人條款中,其保費價格也會相應提升。

  這些增值服務,不僅滿足了中高端人群的基本醫療需求,還滿足了其對於醫療品質、服務質量、節約時間、健康生活的需求。調研數據顯示,該類人群對品質的敏感度高於價格,因此有價值的增值服務供給是爭奪中高端用戶的核心要素。目前,增值服務的獲取主要來自兩類服務方:一是醫療服務,如特需、高端民營、海外醫療等﹔二是健康服務,如醫療健康智能硬件、基因檢測、在線問診。

  值得一提的是,調研數據顯示,42%的無購買意願的被調研者在“稅優健康險”影響下,轉變了購買意願。此外,健康險在中端市場的擴張將激發更多的潛在人群。2020年以26%的滲透率計算,人均每單消費價增長到3500元,市場將達到1.3萬億元。

(責編:李棟、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