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排查萬能險是加強金融治理的一件大事

董少鵬

2017年03月23日13:17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萬能險這個在歐美很普通的金融工具為何在中國市場變異為“猛虎”了呢?

隨著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被撤銷任職資格並被禁入保險業10年,萬能險的瘋狂時代宣告結束,但萬能險所引發的震蕩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認真排查萬能險市場潛藏的風險,是完善我國金融治理的一件大事。

萬能險市場是如何迅速擴大的呢?風險又是如何聚集的呢?這個在歐美很普通的金融工具為何在中國市場變異為“猛虎”了呢?

首先,萬能險的運營者急功近利,制造了瘋狂增長。

2015年2月16日之前,萬能險的保底收益不能超過2.5%,其作為一個兼具保障與投資功能的產品而存在,起到了豐富產品線、滿足保戶多樣化需求的作用,且總體上是理性的。

而2015年2月16日保監會取消萬能險不超過2.5%的最低保証利率限制,將萬能險產品利率市場化后,萬能險立即成了營銷熱點。一些新設保險公司把萬能險當作聚財工具,抬高利率,在理財市場攻城掠地。多家房地產企業投身保險業,大規模、多頻次發行萬能險產品。

目前,我國萬能險保費佔總保費的比例為31.4%,已與美國的這一比例基本相當。如果簡單地拿這一比例與發達市場比較,並不算高,但相對於中國亟待提供保險保障的眾多領域,並結合個別險企的激進風格,則這個比例並不低。

2016年1月至11月,76家人身險公司總保費為3.27萬億元,其中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佔比為34.4%,達1.12萬億元。其中個別險企變異為“投資理財公司”,保障功能極度弱化。

2015年11月重組設立的恆大人壽,12月一個月就新增保戶投資款100億元,相對於前11個月保費的兩倍多。這主要是萬能險的功勞。2016年全年,恆大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約合520.87億元,萬能險佔比超過90%。

至2016年11月,19家人身險公司的半數以上業務為萬能險,除恆大人壽的萬能險佔比達九成外,前海、君康兩家公司的萬能險佔比達八成以上。

萬能險結算利率不斷抬高。截至2017年1月,恆大人壽有16款產品利率為7%,2款為8%﹔君康人壽有6款產品利率達到7%,最高為7.3%﹔安邦人壽有7款萬能險產品年化結算利率為5—6%,1款為6%﹔華夏人壽有3款產品利率為6.5%﹔前海人壽有4款產品利率達6.8%,19款產品利率為5—6%﹔天安人壽有18款為5%以上,最高為7.2%。

偏高的結算利率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而不是立足於提供保險保障。這樣的產品設計已偏離了“險資姓保”的宗旨。

第二,部分保險公司“高息攬儲”后,將股市作為消化成本的途徑,採取激進的投資策略。

前述靠高息擴大萬能險規模的保險公司,為了消化高成本,紛紛把資金投向股市。有的在二級市場舉牌或准舉牌,抬高股價,獲取超額收益﹔有的以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的方式,與多個關聯方共同推高股價,牟取“增值收益”。

2015年下半年,幾家靠萬能險迅速膨脹起來的保險公司,在二級市場攻城拔寨,參股多家上市公司,有的還坐上了第一大股東的位子。

但問題隨之而來:個別保險公司及其背后的大股東並不滿足於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也不打算以原有主業為基礎穩健發展,而是試圖利用上市公司的各種資源進行新一輪炒作。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玻A”)的經營骨干就因寶能介入而紛紛出走,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科A”)也因寶能介入而出現經營方向之爭,公司正常運營受到威脅。

部分險企大舉舉牌或收購上市公司,還誘發了銀行資金向萬能險“搬家”、保險資金“短錢長用”等問題,形成資產負債錯配,埋下了風險隱患。

保監會調查發現,2016年1至11月,恆大人壽未按照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要求開展股票投資,股票投資交易筆數2480筆,股票平均持有期73天,其中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短期炒作相關股票更是造成不良影響。2014年至2016年,前海人壽在某銀行辦理T+0結構性存款業務﹔2015年和2016年,前海人壽在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超過總資產30%后,投資了多隻非藍籌股﹔2015年至2016年,前海人壽以間接投資股權方式,認購深圳某產業基金企業(有限合伙)等多隻基金份額,上述基金的管理人在注冊資本、管理資產等方面,未達到保監會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資質要求。

筆者認為,這些調查結果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保險公司委托的基金管理人為追求高額管理費,採取激進的投資策略﹔保險公司為了獲取高收益,發行更具誘惑力的產品,甚至從事其他打擦邊球性質的融資活動,以便籌集更多資金。這就是萬能險快速膨脹的秘密。

第三,萬能險“水土不服”之弊未受到充分重視。

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萬能險監管制度,監管標准高於歐美。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多達19家人身險公司過度依賴萬能險業務,1.12萬億元的保戶投資款背負偏高的年化利率,且有大量“后備資金”准備投向萬能險,並非完全正常。

萬能險承諾偏高的結算收益率,一旦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不能覆蓋這些成本,必然導致風險爆發。同時,中國的萬能險允許1年或2年后按照賬戶價值退保,這意味著萬能險投資款是隨時可能減少的,如果用於長線投資的資金比例過於激進,無疑會加大風險。

為了遏制部分保險公司過度依賴、過度發展萬能險的沖動,保監會在“點”和“面”上都採取了措施:一方面,2016年5月至8月,保監會對前海人壽、恆大人壽等9家公司開展了萬能險專項檢查﹔12月5日,暫停前海人壽開展萬能險新業務三個月。另一方面,於2016年12月30日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壽險公司中短存續期季度規模保費收入佔當季總規模保費收入比例高於50%或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佔當季規模保費收入比例低於30%的,給予懲戒,即一年內不予批准其新設分支機構。

該《通知》實施后,人身險公司相繼下調了保戶投資款佔比,前海人壽因暫停萬能險新業務,保戶投資款佔比由2016年12月的20.82%下降到2017年1月的0.28%﹔恆大人壽保戶投資款佔比由2016年12月的86.51%下降到2017年1月的35.36%﹔天安人壽保戶投資款佔比由2016年12月的48.41%下降到2017年1月的26.88%。但安邦養老的萬能險佔比仍高達90%,僅比2016年12月降低9.98個百分點。

萬能險之所以星火燎原,與商業銀行代銷的“隱性增信”是分不開的。2015年,農行、工行代理保費分別為1985億元、1668億元,招行代理保費為1054億元。2016年上半年,工行代理保費2543億元,同比增長148.3%﹔農行代理保費2145億元,同比增長84%﹔招行代理保費930億元,同比增長100%以上。

萬能險產品的賬戶很像銀行理財賬戶,收益簡單、透明,而且每月公布結算利率,很受投資者歡迎。而銀行代理銷售萬能險產品,不但可以賺取代理費,還可以獲得某些潛在收益,如可以與銀行理財產品“捆綁”起來參與股票池投資。

就是說,萬能險作為集資平台,保險公司和代銷銀行共同為其增信,構成了迅速膨脹的資金端。但是,這筆規模龐大的資金不可能永遠保持高收益,資本市場也不歡迎這筆錢去搞概念炒作。因操盤手激進操作導致的投資損失,最終要由萬能險的投資人來承擔。

筆者認為,一些保險公司為了迅速壯大資本實力,博取短線收益,將萬能險異化為高息攬儲工具,席卷銀行資金而去,這個怪相必須改變。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措施,打破萬能險“高息保值”的幻象,讓投保人、投資人理性看待和理性參與萬能險。

第二、保險公司要回歸“保障”本位,專注保險主業,理性開發銷售萬能險產品,確保投資功能與保障功能相互平衡。

第三、監管者要結合本土金融文化、市場發展階段的實際,堅持依法、全面、嚴格監管的理念,認真採取措施,防止風險無節制蔓延。

同時,筆者建議,對萬能險銷售額佔保險公司營收的比例實施更加嚴格的控制,可根據情況取消其萬能險經營資格。對於在萬能險銷售過程中存在違規或誤導客戶行為者,給予誠信懲戒,對違法者依法從嚴處理。

一句話,要讓投保人、投資人和保險機構去掉賭徒心態,放棄賭徒行為。(作者系証券日報副總編輯)

(責編:李棟、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