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先知先覺”——高位逃頂、逢低抄底,保險資金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然而,在沒有整體性行情的大環境下,即使手握巨資,也顯得有些束手無策。
隨著滬深兩市公司年報的逐漸披露,保險資金的選股路徑一覽無遺。令人意外的是,從已披露年報的100多家上市公司數據來看,保險資金去年四季度似乎並沒有展現出驚人的投資秘訣,而是延續了去年以來 “高賣低買”的波段操作策略,保住絕對收益的底線思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聽故事隻看估值
在最近這半年裡,與記者相熟的多位保險機構投資經理,在談及投資策略時都反復強調:“哪有什麼投資秘訣,就是不聽故事隻看估值,精選一批好的優質個股,便宜了就買,漲上去了就賣。”
保險機構在實操過程中也的確是這麼做的。上証報資訊對已披露年報的100多家上市公司的數據統計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化工、地產、電子、國防軍工、電氣設備等板塊最受保險資金青睞。更為重要的是,保險資金新增或新進的個股品種多為低估值、跌幅較大的績優個股,以及受益“蘋果產業鏈”等細分市場的龍頭股。
相較之下,保險資金去年四季度減持或退出的多是漲幅較大的個股,以及不符合保險監管基調的個股。在具體板塊上,醫藥生物、傳媒、公用事業、銀行、非銀金融等防御類板塊普遍遭到減持。
在談及具體偏好時,一家保險機構投資經理以醫藥板塊舉例:“我們以前一直看好醫藥板塊,但現在這個板塊的大環境變了,醫保端控費依然持續,對行業增長的邊際沖擊仍然存在。而且醫藥股目前的估值不算低,行業增長空間並不大。但我們仍然會對個別的醫藥個股感興趣,現在配置醫藥股的邏輯,不是看醫藥股的銷售量,而是看公司的研發能力,能不能研發出新藥。”
於此可窺保險資金近階段操作思路是:在沒有整體性行情的環境下,保險資金仍然遵循的是“逢低吸籌、逢高出貨”的波段操作策略,逢高減持漲幅較大的個股,積極挖掘滯漲的優質股,同時還偏好挖掘細分市場中掌握新技術、新標准的成長股。
波段操作是現實的選擇
對於保險資金“高賣低買”的波段操作策略,市場存有不少爭議。
有觀點認為,保險資金的資金性質偏中長期,不應“散戶化”操作,且易引發散戶跟風而可能使后者遭受損失﹔但也有不同聲音認為,資金有進有出,才能激發市場活力。
從近期記者對多家保險機構投資經理的採訪來看,他們所在的保險機構今年的重任仍然是先守住絕對利潤,即投資收益要能夠覆蓋負債端的資金成本,因此預計把握住一些大的波段操作機會,將會成為大部分保險機構投資經理的戰術。
部分主流保險機構的內部觀點認為,近期市場或仍以存量博弈行情為主,結構性機會多,所以更宜採取波段操作的策略。“上市公司營收和盈利情況能否持續,仍須進一步觀察。所以目前一些保險機構的投資經理在戰術上選擇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不過,有保險機構相關投資負責人向記者強調:“的確,保險機構投資經理旗下管理的賬戶組合多是出於財務投資,而從目前市場環境來看,波段操作是現實而無奈的選擇﹔但另一方面,保險機構在一些優質藍籌股上也採取了"買入並持有"的操作方式,只是目前大部分藍籌股還未公布年報,還不能從中看出保險資金的投資軌跡。”
資料圖片
央行:一季度儲戶股票投資穩居前三 過半居民難接受房價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李棟)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布《2017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據報告顯示,央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証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詳細】
央行調查顯示:銀行家企業家信心指數有較大提高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李棟)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布《2017年第一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和《2017年第一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據報告顯示,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為64.9%,較上季提高11.2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61…【詳細】
2016年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邁入“20萬億元”時代 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緩中趨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效果明顯,以不變價格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為735149億元,GDP實現了6.7%增長率。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2016年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各項指標表明:信托業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