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2日電 (張文婷)近年來,由於受少數保險公司舉牌的影響,萬能險受到了社會的熱議,成為了“熱頻詞”。社會上對萬能險各種觀點、說法都有,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的甚至污名化、妖魔化萬能險。對此,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萬能險是一個真正的保險產品,它具有風險保障功能,這是與其它金融產品的本質區別。但不能理解成萬能的保險或保萬種風險的保險。
黃洪對萬能險的“身世”做了解析:“萬能險是一個成熟的保險產品,本身沒有問題。此類產品於1979年誕生於美國,當時推出萬能險基於兩個目的:一是應對財富效應﹔二是應對通貨膨脹。因而,推出了這款兼具風險保障和投資儲蓄功能的保險產品。萬能險在美國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保險市場的熱捧,成為了美國保險市場的主打產品之一,市場份額35%左右。我國保險市場自2000年引進萬能險,十多年來始終保持了較快發展。市場份額一路攀升,到去年底達到31.4%。”
據黃洪介紹,我國保險業萬能險業務發展平穩健康,也存在一些問題,但風險總體可控。
針對個別保險公司在萬能險經營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黃洪表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少數保險公司萬能險一險獨大,業務結構單一,個別公司萬能險業務佔比甚至超過90%,可能導致業務穩定性差的風險隱患﹔二是短期負債資金匹配長期資產,資產負債錯配,可能導致現金流承壓的風險隱患。三是在結算利率確定、賬戶分設等方面不符合監管要求等。
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及風險隱患,黃洪指出,保監會從一開始就保持高度重視,緊盯不放,不斷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他梳理道,“一是完善了萬能險監管制度,從精算定價到產品設計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尤其是強化了法定准備金監管,以確保公司有能力兌付未來到期負債。二是建立萬能險業務規模、期限結構宏觀調控機制。三是開展行業現金流壓力測試,尤其是加強對重點公司的日常監管。四是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近年來,我會組織對15家次公司(13年6家,16年9家)萬能險業務開展了專項檢查,先后下發了12份監管函,對整改不到位的3家公司分別採取停止接受萬能險新業務、停止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禁止申報新產品等監管措施。”
銀行賺錢,為何左右不是人?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作為其中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在當下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銀行的錢,該貸給誰,不貸給誰,以什麼樣的價格去貸,已經不僅僅是其專業性的體現,更被冠上影響經濟發展重要因素的標簽。 人民日報2月13日刊發的《銀行的錢,豈能…【詳細】
微信紅包成"甜蜜的煩惱" 爸媽為啥不敢花? 搶來的微信紅包成了爸媽“甜蜜的煩惱”。因為擔心一不小心按錯某個按鈕,或是辨別不出詐騙手段而造成錢財損失,爸媽一直不敢將銀行卡與各種軟件進行綁定,這紅包隻能沉睡在賬戶裡 自從用上智能手機后,爸媽便成了“低頭族”:朋友圈江湖打理得有聲有色,…【詳細】
既不降准又未加息,央媽要鬧哪樣? 恆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 春節后央行上調了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逆回購招標利率同步上揚﹔節前央行推出臨時流動性便利(TLF),並上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這彰顯了央行推動去杠杆和防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