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險整頓行至中局 小盤險資面臨賬戶調整大變局

2017年01月05日08:18  來源:中國証券報
 
原標題:萬能險整頓行至中局 小盤險資面臨賬戶調整大變局

  2016年底,保監會連續發布監管政策,既公開了受到監管的保險公司,又強調了險資把控投資風險的必要性,行業整頓行至中盤。以萬能險為主要產品的險企正面臨產品轉型大趨勢,而小型險企受到沖擊最為明顯。負債端,萬能險吸金效應將走向何方﹔資產端,萬能險賬戶投資將何去何從,成為險企資產負債匹配課題中引人矚目的角度。

  業內人士認為,在萬能險整頓的過程中,主打此類產品的中小型險企毫無疑問將面臨轉型壓力,以萬能險賬戶為投資A股主要“糧倉”的小盤險資需要及時調整以適應賬戶的大變局。

  萬能險“年關”來臨

  2016年末,保險業萬能險整治成為新熱點。保監會直接點名並採取監管措施,更使投資者開始關注萬能險及其在2017年對市場的影響。2016年12月28日,保監會表示,已對萬能險業務整改不到位的華夏人壽、東吳人壽採取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3個月內禁止申報產品的監管措施,將對包括前海人壽、恆大人壽、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在內的9家已報送萬能險整改報告的公司,派駐檢查組進行現場核查。而此前,針對互聯網保險領域萬能險產品存在銷售誤導、結算利率惡性競爭等問題,保監會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壽、恆大人壽等6家公司的互聯網保險業務。

  12月28日,保監會對《關於建立監管公開質詢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所建立的監管公開質詢制度中,業務經營類方面包括保險產品設計、業務模式、銷售理賠行為等有關問題,資金運用類方面則包括保險資金舉牌、收購、境外投資,以及與關聯方之間開展的保險資金運用等有關問題。

  12月30日,保監會向各人身保險公司發布通知,將建立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分級分類監管制度。2017年1月1日以后開業的人身保險公司自開業之日起一年內應開展普通型人身保險業務,開業滿一年后根據公司經營管理能力逐步開展其他類型的保險業務。

  保監會於2015年2月16日放開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証利率,將前端產品定價權交還保險公司,后端的准備金評估利率由監管部門根據“一籃子資產”的收益率和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綜合確定。在市場發展過程中,萬能險成為部分保險公司的主打產品,更成為個別市場主體快速吸收保費用於資本運作的工具,使得保險保障功能被掩蓋。

  中債資信保險行業研究員佘勇表示,萬能險的主要用途是快速擴大保險投資規模,使投資端具有規模效應擴大盈利使收益最大化。部分保險公司本身掌握著具有較高收益的項目,或者為控股銀行、房地產或其他企業,通過承保端的快速擴充保費規模來實現籌集資金的目的。對於部分希望快速擴大保險規模佔據市場份額的保險公司,具有較好投資收益的保險產品來快速擴充保費規模,更具競爭力的萬能險等保險理財產品就成為最佳選擇。

  而在銀保渠道、互聯網保險渠道上,更是出現了多種以預期收益率為推廣熱點的萬能險產品,一度引發市場對保險理財的關注和質疑。2016年以來,為規范萬能險業務發展,保監會密集出台了規范中短存續期產品、完善人身保險產品精算制度、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等多項規定,對萬能險的規模、賬戶管理、保障水平、結算利率等進行了完善和規范。

  而今,萬能險正在嘗試艱難渡過“年關”。多位券商分析師認為,萬能險費率改革在放開定價利率后,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監管層規定保險公司應為萬能險設立一個或多個單獨賬戶,有助於開展針對性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但多家保險公司仍然踩雷,則監管將加大力度。此外,萬能險業務未來退保波動性可能加大,也會直接挑戰險企業績目標達成。

  平安証券分析師繳文超表示,下一步,監管層將繼續加強對萬能險的監管,一是研究制定萬能險的經營門檻、業務資格、產品期限最低標准等一系列剛性約束,二是對中短存續期產品實施更加嚴格的總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償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資本約束,三是降低負債成本,引導保險機構逐步降低最低保証利率。

  險資小戶“首鼠兩端”

  在嚴監管環境下,以萬能險為主要銷售工具的保險公司在業務調整上正面臨“首鼠兩端”的局面:一方面,在承保端,需要對萬能險產品重新進行期限和收益規劃,以適應萬能險逐步回歸保障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資產端,萬能險賬戶未來如何調整配置,也將對險企的投資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來,多家險企將理財型保險產品,特別是萬能險產品作為發展重點,但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后,萬能險增速有所放緩。華寶証券分析師李真表示,期限長的萬能險產品需要逐年分攤費用,這樣時間越久越能夠體現保單價值,人身保險的保障功能得以提升﹔存續期短的萬能險產品則一般是在購買時直接扣除全部費用。分攤費用方式不一樣,導致其中難免存在“投機”行為。

  繳文超表示,近年來,我國萬能險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萬能險保費增速為95.2%,截至2016年10月,萬能險保費規模超過1萬億,佔人身險保費33.5%。但是,一些新保險公司通過大肆售賣中短期的萬能險,並進行一系列激進的舉牌行為,對資本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保監會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從2016年5月起,萬能險每月新增保費量明顯下滑。

  繳文超認為,從期限看,萬能險雖然滿足保監會5年以上期限要求,但考慮退保因素,則實際存續期較短﹔從收益情況看,萬能險結算利率較高,為4%-6%,但保障性不足。

  佘勇認為,未來險企在大量銷售萬能險產品帶來保費收入的同時,需要計提較多准備金,對股東資本消耗大,受到股東資金支持力度大的公司能維持對最低資本金的要求,保持償付能力,而資本金無法及時補足的公司,無法繼續擴張市場規模,甚至償付能力一旦出現問題,將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同時,這類公司為吸引更多資金產品收益率不斷升高,其盈利方式是通過投資端的投資收益對承保端的“結算費用+綜合成本+渠道費用”進行兌付來實現收益,這就使得投資端進一步承壓。

  某保險公司戰略規劃部門人士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萬能險的整改勢在必行,2017年“開門紅”將能部分體現其效果,特別是以萬能險為主的險企將承受明顯的業績壓力,如果不能盡快推出新產品,原保費收入一項可能直接出現明顯下滑﹔另外,在萬能險退保的壓力下,現金流風險也不容忽視。相應地,萬能險賬戶投資風格未來也可能出現變化。

  面臨A股賬戶大變局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萬能險投資下一步何去何從引人矚目。實際上,市場上以萬能險為主要銷售產品的保險公司有很多,萬能險賬戶是險資在A股持倉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國証券報記者查閱Wind數據發現,上市公司2016年三季報顯示,多家保險公司作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所使用的萬能險賬戶都佔其作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賬戶(“大股東”賬戶)中的“壓倒性”比例。其中,和諧健康險、恆大人壽、華夏保險、君康人壽、前海人壽、信泰人壽、幸福人壽、中融人壽等險企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以萬能險賬戶持有股份的情況尤為明顯。

  某險企投資經理認為,在萬能險整頓過程中,主打此類產品的中小型險企毫無疑問將面臨轉型壓力,負債端的保費收入一旦受到影響,險企可運用資金池也會出現波動,投資思路也會發生較大變化,投資A股風格的轉化可能尤為明顯,以萬能險賬戶為投資A股主要“糧倉”的小盤險資需要及時調整以適應賬戶的大變局。“雖然目前還沒有特別明顯的影響,但如果可用資金量被限制,那麼風險較高的權益類投資就需要降低比例,資金整體的風險偏好也需要降低。從監管對萬能險規范的態度來看,一些中小險企必然要面臨這樣的過程。”

  此前,險資在二級市場舉牌的主角幾乎均為萬能險銷售排名靠前企業。華金証券分析師王剛認為,這種做法難以持久,一旦政策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極易出現資產負債難以匹配的狀況,造成現金流斷裂,並且償二代新規對資產負債方面的資本計量要求也成為中小險企的懸梁之劍。

  繳文超表示,某些險企激進的舉牌行為,與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杠杆收購頗有相似之處,都是資金成本較高、沒有運營經驗、隻關注短期利益的結果。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雖然在短期做高了企業利潤,但增加了企業負債,削減了研發等支出,且不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難以提升企業經營業績,甚至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沖擊。我國實業的發展仍然需要資本的支持,但需要的不是激進的舉牌者,而是善意的資金支持方,所以,險企對上市公司進行長期投資、以財務投資為主、少量戰略投資以參股為主仍是需要鼓勵的。可以從規范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舉牌行為,以及保護上市公司穩定經營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進行相關監管。

  通過承保端的快速擴充保費規模來實現籌集資金的目的。對於部分希望快速擴大保險規模佔據市場份額的保險公司,具有較好投資收益的保險產品來快速擴充保費規模,更具競爭力的萬能險等保險理財產品就成為最佳選擇。

  而在銀保渠道、互聯網保險渠道上,更是出現了多種以預期收益率為推廣熱點的萬能險產品,一度引發市場對保險理財的關注和質疑。2016年以來,為規范萬能險業務發展,保監會密集出台了規范中短存續期產品、完善人身保險產品精算制度、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等多項規定,對萬能險的規模、賬戶管理、保障水平、結算利率等進行了完善和規范。

  而今,萬能險正在嘗試艱難渡過“年關”。多位券商分析師認為,萬能險費率改革在放開定價利率后,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監管層規定保險公司應為萬能險設立一個或多個單獨賬戶,有助於開展針對性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但多家保險公司仍然踩雷,則監管將加大力度。此外,萬能險業務未來退保波動性可能加大,也會直接挑戰險企業績目標達成。

  平安証券分析師繳文超表示,下一步,監管層將繼續加強對萬能險的監管,一是研究制定萬能險的經營門檻、業務資格、產品期限最低標准等一系列剛性約束,二是對中短存續期產品實施更加嚴格的總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償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資本約束,三是降低負債成本,引導保險機構逐步降低最低保証利率。

  險資小戶“首鼠兩端”

  在嚴監管環境下,以萬能險為主要銷售工具的保險公司在業務調整上正面臨“首鼠兩端”的局面:一方面,在承保端,需要對萬能險產品重新進行期限和收益規劃,以適應萬能險逐步回歸保障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資產端,萬能險賬戶未來如何調整配置,也將對險企的投資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來,多家險企將理財型保險產品,特別是萬能險產品作為發展重點,但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后,萬能險增速有所放緩。華寶証券分析師李真表示,期限長的萬能險產品需要逐年分攤費用,這樣時間越久越能夠體現保單價值,人身保險的保障功能得以提升﹔存續期短的萬能險產品則一般是在購買時直接扣除全部費用。分攤費用方式不一樣,導致其中難免存在“投機”行為。

  繳文超表示,近年來,我國萬能險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萬能險保費增速為95.2%,截至2016年10月,萬能險保費規模超過1萬億,佔人身險保費33.5%。但是,一些新保險公司通過大肆售賣中短期的萬能險,並進行一系列激進的舉牌行為,對資本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保監會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從2016年5月起,萬能險每月新增保費量明顯下滑。

  繳文超認為,從期限看,萬能險雖然滿足保監會5年以上期限要求,但考慮退保因素,則實際存續期較短﹔從收益情況看,萬能險結算利率較高,為4%-6%,但保障性不足。

  佘勇認為,未來險企在大量銷售萬能險產品帶來保費收入的同時,需要計提較多准備金,對股東資本消耗大,受到股東資金支持力度大的公司能維持對最低資本金的要求,保持償付能力,而資本金無法及時補足的公司,無法繼續擴張市場規模,甚至償付能力一旦出現問題,將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同時,這類公司為吸引更多資金產品收益率不斷升高,其盈利方式是通過投資端的投資收益對承保端的“結算費用+綜合成本+渠道費用”進行兌付來實現收益,這就使得投資端進一步承壓。

  某保險公司戰略規劃部門人士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萬能險的整改勢在必行,2017年“開門紅”將能部分體現其效果,特別是以萬能險為主的險企將承受明顯的業績壓力,如果不能盡快推出新產品,原保費收入一項可能直接出現明顯下滑﹔另外,在萬能險退保的壓力下,現金流風險也不容忽視。相應地,萬能險賬戶投資風格未來也可能出現變化。

  面臨A股賬戶大變局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萬能險投資下一步何去何從引人矚目。實際上,市場上以萬能險為主要銷售產品的保險公司有很多,萬能險賬戶是險資在A股持倉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國証券報記者查閱Wind數據發現,上市公司2016年三季報顯示,多家保險公司作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所使用的萬能險賬戶都佔其作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賬戶(“大股東”賬戶)中的“壓倒性”比例。其中,和諧健康險、恆大人壽、華夏保險、君康人壽、前海人壽、信泰人壽、幸福人壽、中融人壽等險企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以萬能險賬戶持有股份的情況尤為明顯。

  某險企投資經理認為,在萬能險整頓過程中,主打此類產品的中小型險企毫無疑問將面臨轉型壓力,負債端的保費收入一旦受到影響,險企可運用資金池也會出現波動,投資思路也會發生較大變化,投資A股風格的轉化可能尤為明顯,以萬能險賬戶為投資A股主要“糧倉”的小盤險資需要及時調整以適應賬戶的大變局。“雖然目前還沒有特別明顯的影響,但如果可用資金量被限制,那麼風險較高的權益類投資就需要降低比例,資金整體的風險偏好也需要降低。從監管對萬能險規范的態度來看,一些中小險企必然要面臨這樣的過程。”

  此前,險資在二級市場舉牌的主角幾乎均為萬能險銷售排名靠前企業。華金証券分析師王剛認為,這種做法難以持久,一旦政策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極易出現資產負債難以匹配的狀況,造成現金流斷裂,並且償二代新規對資產負債方面的資本計量要求也成為中小險企的懸梁之劍。

  繳文超表示,某些險企激進的舉牌行為,與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杠杆收購頗有相似之處,都是資金成本較高、沒有運營經驗、隻關注短期利益的結果。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雖然在短期做高了企業利潤,但增加了企業負債,削減了研發等支出,且不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難以提升企業經營業績,甚至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沖擊。我國實業的發展仍然需要資本的支持,但需要的不是激進的舉牌者,而是善意的資金支持方,所以,險企對上市公司進行長期投資、以財務投資為主、少量戰略投資以參股為主仍是需要鼓勵的。可以從規范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舉牌行為,以及保護上市公司穩定經營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進行相關監管。

(責編:張文婷、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