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個人5萬額度”政策未變 專家提醒莫盲目跟風換匯

2017年01月01日13:49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1日電(章斐然)剛剛過去的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7”附近,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在此情形下,市場猜測監管層將對個人購匯政策作出調整,亦引發一些普通投資者的擔憂。昨日晚間,國家外匯局發布答記者問,明確表示個人年度購匯5萬美元的便利額度沒有變化,同時重申個人購匯隻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隻能QDII等規定渠道。

外匯局連夜發文有何深意?資本管制“變相”加強了嗎?境內強烈的海外配置需求怎麼辦?針對市場普遍關心的問題,人民金融採訪多位專家與市場人士進行解讀。

資本管制“變相”加強了嗎?

近日,外匯管理部門對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進行完善,主要針對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外匯局表示,這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庄等違法行為,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

改進內容主要涉及細化申報內容,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后抽查並加大懲處力度三個方面。

招商証券宏觀研究中心主任謝亞軒指出,“5萬美元額度”沒有變,外匯局只是強調了如實申報、事后抽查,並沒有收緊資本管制,個人正常、合法的購匯需求都不會受到影響。

“一些動作快的銀行已經把個人主動申報加入流程中。”他說,“對於超出5萬的經常項目下的購匯需求,如旅游、留學等,隻要提供証明,就可以購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也明確指出,資本管制並沒有加強。“以前個人換匯也要求有真實的背景,但可能一些銀行並沒有嚴格執行。現在相當於在執行層面要求把工作做實。”

她同時指出,應注意到外匯局此次“喊話”相當於回應了老百姓關切的“外匯管制是否要倒退”的問題。“外匯局的發言內容說明了我們對外開放的基調並沒有變,經常項下的購匯政策沒有變。而且‘5萬額度’沒有變,也顯示了監管層對外匯供給和人民幣的信心”她說。

境內海外資產配置需求強烈,怎麼辦?

盡管監管層多次表明“人無貶基”,但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依然走出了超6%的跌幅,境內對海外資產的配置需求強烈。對此,市場人士與專家均呼吁個人投資者,應客觀理性地看待匯率波動,不要盲目跟風,冷靜對待配置資產。

·看待人民幣匯率不應“唯美元論”

首先,當前境內強烈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但在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定價機制下,這種預期有其不合理之處。

涂永紅教授表示,首先應該看到,人民幣確實沒有貶值的基礎。從2015年“811匯改”起,人民幣匯率已不再盯住美元匯率,明確規定參考一籃子貨幣定價。如果以一籃子貨幣匯率為參照,人民幣在2016年僅貶值了3%左右。人民幣匯率參照一籃子貨幣是與我國的貿易結構相匹配的。“美國隻佔到我國對外貿易的20%左右,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出口更多,人民幣、歐元都是進出口計價貨幣。因此不應該隻盯住美元。當前市場給於美元更高的貨幣地位,與其貿易地位是不匹配的。”

即使以美元為參照,人民幣相對於其他一些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更有韌性,貶值幅度更小。她指出,“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走勢除了中國經濟放緩、美元加息外,有一部分是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不確定因素助長了避險情緒,在市場預期推動下的自我實現,是不可持續的。”

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亦持類似觀點。他說,從過去兩年來看,基於人民幣貶值預期、特別是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預期是上述需求的主導因素之一。在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下,盡管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的雙邊匯率貶值,但同時“籃子匯率”持穩,即人民幣在對美元走軟的同時對其它國家幣種顯示出較強的韌性。

他特別指出,當下老百姓的心理預期有其現實客觀性,但市場信息不對稱、一些媒體和分析的傾向性報道也有相當影響,我國市場的散戶化特征在客觀上也形成了“三人成虎”的羊群效應,這就是“預期的自我加強”。

謝亞軒亦表示,看待人民幣匯率不應“唯美元論”。他舉例指出,2016年,英鎊、日元對人民幣的雙邊匯率波動很大,如果去年配置了英國或者日本的資產,就未必達到了規避匯率風險的初衷。

·匯率走勢難以預測 個人切莫盲目跟風

其次,即使單以美元來論,其匯率風險亦非個人投資者可以把握,所獲得的收益與承擔的風險不相匹配。

涂永紅認為,如果是出於個人資產配置需求,當前未必是一個好的入場時點。“特朗普上台后,美元的風險上升。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順差國,而特朗普主張‘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他上台后,必然會採取措施平衡兩國貿易,最有可能的手段就是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在特朗普效應尚未完全發酵完成的情況下,當前出於資產配置的需求去購買美元資產,其風險與收益是不匹配的。”她說。

她提示,我國老百姓對外匯風險管理的知識儲備不多。事實上,美元的日內浮動很大,2、3日的波動甚至可以達到10%。盲目地跟風購買美元,可能會面臨‘為了規避風險,結果面臨更大風險’的窘境。

孫煒則具體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投資收益角度,為個人投資者算了一筆賬。“過去1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約6%多,假如我們在2016年初把5萬美元等值的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那麼在匯率操作上的收益就是6%點多。但考慮到人民幣的投資收益利差比美元高2%多,扣除后淨收益確實有4%左右。”

“最重要的是,如果想真正實現上述4%的回報,還需要把美元再換成人民幣才能真正落袋為安,否則名義上的收益仍然是美元產品的2%﹔如果繼續持有美元,這部分潛在的收益將根據下一年的匯率和利差發生變化,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仍存在不確定性。”他提示到。

“2016年英國脫歐等一系列意外事件的發生在下半年的確推高美元,美國大選之后的市場樂觀情緒繼續強化了這一走勢,但從美國加息之后的情況來看,這一行情是否能夠持續已經出現了分化,即使2017年一季度上述市場情緒可能進一步支持美元,但大家也應有一定的風險意識:物極必反,因此恐慌性的盲目購匯確實不足取。”他說。

謝亞軒亦指出,美元盡管當前是強勢貨幣,但匯率走勢通常是難以預測的。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數據觀察,美元一直都是“熊長牛短”。“你怎麼知道明天的美元不是今天的日元呢?當美元走完這個周期,或許市場就會對匯率波動更加習以為常。”他說,“退步一說,即使有客觀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也應從正規渠道,交由專業機構去實現。”

(責編:朱一梵、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