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監會完成今年二季度償二代風險綜合評級工作,這是償二代體系下的風險綜合評級制度的首次運行,標志著償二代三個支柱所有監管標准全面實施。同時,隨著償二代下各家險企風險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不達標公司數量已由償二代運行初期的13家減少到二季度末的3家,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償付能力充足穩定
10月25日,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副主任郭菁出席保監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自今年1月份償二代正式實施以來,保監會全面推進償二代實施工作,持續強化償付能力監管,行業整體償付能力保持充足穩定,償二代實施達到良好效果。”
二季度償付能力數據和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顯示,全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穩定。一是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今年6月末,產險公司、壽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償二代下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78%、250%、418%,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55%、227%、418%,均遠高於100%和50%的達標標准。二是達標公司的數量和資產佔比均接近100%。6月末,僅有3家小型保險公司不達標,達標公司的數量佔比達98%,資產佔比達99%。三是資本實力逐步提高。全行業6月末的償付能力溢額為19054億元,比年初增加649億元,增幅為3.6%,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四是從風險綜合評級看,按照償二代監管標准,160家保險公司中,風險低的A類公司和B類公司分別為54家和103家,合計佔比達98%﹔風險較高的C類公司和D類公司分別為1家和2家,合計佔比僅為2%。
據郭菁介紹,償二代下不達標公司普遍存在業務結構不合理、高風險資產佔比較高等問題,表明償二代風險覆蓋全面,具備較強的風險識別和預警能力。通過在償二代過渡期內不斷改善風險管理體系、提升償付能力水平,不達標公司的數量從試運行初期的13家已經大幅降至3家。
新舊體系平穩過渡
今年以來,保監會積極推進償二代實施工作,實現了新舊體系的平穩過渡。
首先是償二代下風險綜合評級(IRR)制度首次運行。“風險綜合評級是償一代分類監管的升級版,建立了定量監管和定性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機制,綜合考慮保險公司量化風險和難以量化風險,是對保險公司風險狀況最全面的評價。”郭菁指出,今年二季度,保監會相關部門和36個保監局首次按照償二代風險綜合評級標准,對160家保險公司進行了全面評價,進一步提升償付能力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首次開展全行業風險管理能力的監管評估。償二代第二支柱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要求與評估(SARMRA)是提升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SARMRA建立了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與資本要求相挂鉤的激勵約束機制,風險管理能力強的公司,資本要求會降低,最高可降低10%﹔風險管理能力差的公司,資本要求會提高,最高可提高40%。今年6月,保監會發布今年保險公司SARMRA評估方案,並組織36家保監局對所有保險公司開展了SARMRA監管評估,目前評估工作推進順利,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再次是提高償付能力信息透明度和市場約束力。按照償二代第三支柱市場約束機制的要求,保監會指導保險公司公開披露了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市場監督約束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最后是強化償付能力監管的剛性約束。今年上半年,保監會在原有已採取監管措施基礎上,對償付能力風險較大的公司下發了4次監管提示函,對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公司和分類監管評級為C、D類的公司採取了嚴厲的監管措施,其中限制投資范圍1家次,暫停增設分支機構1家次,停止開展新業務1家次。
實施取得良好效果
郭菁認為,從償二代實施情況看,達到了制度設計初衷,取得了良好效果。
償二代的實施科學全面地反映了保險公司的風險。與償一代相比,償二代能夠更加全面反映保險公司的產品、投資、再保險等風險,風險識別能力顯著增強。比如,在償二代試運行初期,全行業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公司有13家,高於償一代下的2家。
並且,償二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保險行業轉型升級。償二代以風險為導向,督促保險公司在業務發展的同時,統籌考慮風險和資本。償二代實施以來,保險公司的產品結構、業務品質、資產質量不斷優化,資本內生能力顯著增強。
與此同時,償二代為保險市場化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監管工具,支持了保險業市場化改革。近兩年,保監會積極推進保險產品條款費率、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在“放開前端”的同時,償二代在“管住后端”方面發揮了實效,及時反映監測了有關風險變動,保險業未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
此外,償二代還提升了我國保險業國際影響力。償二代為我國保險監管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中國聲音、注入中國元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必要的條件。通過償二代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我國保險業和保險監管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在全球保險資本標准(ICS)中,還利用償二代數據為中國單獨增加了分組和相應的風險因子。
財稅專家解釋為何年收入12萬元加稅是造謠 制圖:郭祥
這兩天,一則消息在微信圈裡刷爆:國家將對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加征個稅,並稱未來個稅改革將“分三步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0月24日,多位財稅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說法是對政策文…【詳細】
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發布 專家:沒必要急沖沖兌換美元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對外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並就近期新聞熱點回答了記者提問。 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銀行累計結匯7.13萬億元人民幣,售匯8.73萬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1.6萬億元人民幣…【詳細】
粵傳媒被調查股價跌逾6% 律師:投資者可依法索賠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呂騫)被証監會立案調查的粵傳媒(002181)20日股價大跌6.14%,律師稱受損失投資者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19日晚,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傳媒,代碼:002181)發布公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