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 投資者門檻到底該不該降?

胡雨

2016年09月08日13:09  來源:中國網財經
 
原標題: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 投資者門檻到底該不該降?

中國網財經9月5日訊(記者 胡雨)9月1日在總理李克強的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機制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聯想到上周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隋強的講話,新三板進一步改革仿佛呼之欲出。對此,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表示:“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可能為期不遠了,主要的一條就是降低投資者門檻。”

  9月1日在總理李克強的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機制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聯想到上周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隋強的講話,新三板進一步改革仿佛呼之欲出。對此,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表示:“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可能為期不遠了,主要的一條就是降低投資者門檻。”

  然而在採訪中,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降低新三板投資者准入門檻。而新三板交易機制的完善也需要其他相應政策的出台,例如大宗交易平台。

  降低投資者門檻應循序漸進

  程曉明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新三板和滬深交易所都是為了幫助企業融資,融資的關鍵問題是定價,而這就要通過交易解決,所以交易是核心。“這次提出要完善交易制度,這是非常重大的一個突破,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看來,新三板的核心交易制度是做市商制度,而做市商目前遇到的問題是交易對手太少,因此個人投資者500萬資產的門檻應該降低。“我個人建議逐步降,反對一步到位,第一步先降到300萬,不要降到100萬、50萬甚至取消,那對新三板的長期發展沒有好處。”

  他預測,個人投資者門檻降到300萬以后,新三板每天交易量可以達到100多億,而這對目前的新三板來說,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交易的問題。降低門檻的時間,他預計是明年下半年。

  程曉明還認為,新三板是以投資機構為主的交易市場,但這並不等於不向個人開放。“要把交易搞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引進投資者,讓更多人來開戶,而且即使降到了300萬,這個門檻對個人來說已經足夠高了。”

  在他看來,沒有必要過度強調機構投資者。“設置個人投資者門檻是為了保護投資人,擔心散戶入場之后賠錢,但是有300萬資金來投資三板的個人,家庭資產幾乎都在2000萬以上,這種人還叫散戶嗎?這樣的人還沒有風險承受能力嗎?”

  廣州君俠投資總經理黃劍飛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新三板設計了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導致市場買賣者之間力量不均衡,無法達到交易流動性的基本要求,所以應該降低門檻,來達到應有的交易機制目標。

  但是他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實施,“一方面對於創新層企業,降低投資者門檻﹔另一方面,在企業融資過程中尋找潛在投資者的時候,可以降低這部分參與企業定增的投資者的准入門檻。”他表示應該分步走而不是一蹴而就,應小步邁向全面降低門檻。

  降低投資者門檻理由或不成立?

  盡管降低投資者門檻看起來對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有巨大幫助,但是有受訪者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目前降低投資者門檻並不合適,所謂的理由也並不充分。

  “降低投資者門檻,短期內我覺得可能性並不太大。”聯訊証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在他看來,現在的新三板市場機制並不十分完備,個人投資者對新三板的把控能力整體來說還不是很強,所以如果要讓他們入場並投資,仍然面臨一定的風險,因此現在這個時點降低門檻並不是特別合適。

  不過他也表示,降低投資者門檻也不是不可行,但是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的政策應該是一系列的,經過了綜合考慮,不可能單獨出台一個降低門檻的政策。“這樣一個政策如果突兀地出台,造成的問題可能比它起的積極作用更大。”在他看來,目前還是應該進一步規范市場,更多做一些市場的建設。

  北京新鼎資本董事長、啃哥張馳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提出降低投資者門檻的這些建議方,大部分都是之前以低成本投入的投資機構,降低門檻無非就是想讓散戶進入市場,然后變現、賺錢、走人。“散戶本身就缺乏分析判斷能力,又不會去現場盡調,對行業分析也不夠,進入市場隻能是虧損,然后機構就能賺散戶的錢。”

  張馳表示,個人投資者資產越多,承受的風險能力確實越強,但並不代表他的分析能力也跟著變強。他認為新三板作為機構投資市場,無論是門檻是否會降低,都不希望自然人直接入場,“社會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專業化分工,投資領域也應該如此,縱觀全球資本市場,一個健康的市場,絕對不是散戶雲集的市場。”

  在他看來,即使散戶要進入新三板市場,也應該通過認購私募基金產品的方式間接參與投資,而且一般這類產品的門檻隻有100萬。“現在所有私募機構基本都是發放基金產品讓散戶認夠,再去投一些優質標的,讓投資個人養成通過購買基金進入市場的習慣。真正好的資本市場散戶都不會直接入場,還是以機構為主流。”

  張馳還認為,現在市場上資金沒有增加,並不是因為散戶進來太少,而是公募資金、保險資金、銀行、信托資金等更大規模的資金還沒有進入。“如果讓散戶進來就是舍本求末,這個市場需要的是更大規模的機構資金,要對更大的機構放開,而不是對散戶放開。”他表示更加著眼於引入新類型的金融機構,機構更多,資金量自然就更大。

  大宗交易平台推出成為共識

  盡管是否應該降低投資者准入門檻市場觀點不一,但是受訪者都認為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還應該有其他的相關政策,大宗交易平台便是共識之一。

  程曉明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協議轉讓就是大宗交易,而大宗交易不應該在盤內進行,應該在收盤以后。“建議在下午三點以后,劃出半小時時間作為大宗交易時間。”同時他認為,協議交易信息不應該披露。“協議狀態下價格很容易被操縱,何必要披露呢?披露出來也是干擾價格信息。就算要披露,也是單獨批露,不要去影響市場的交易。”

  付立春表示,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大宗平台轉讓是年內有可能推出的一個政策,可能是在盤后進行。“現在面臨之前的一些基金要集中退出,為了防止集中的大宗拋出對現有市場交易造成比較大的打擊,盤后大宗轉讓平台應該說也是交易機制當中迫切需要,也是正在解決的一個問題。”

  他還表示,像之前提及的QFII、RQFII、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險資,甚至其他所有具有股權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投資機構,都可以進入大宗市場,甚至擁有500萬以上資產的投資者也能進入大宗交易平台。“我覺得這也是開辟二次流動性,進一步活躍多層次的新三板市,自己完善多層次的交易制度的嘗試。”

  張馳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協議轉讓方式中“1分錢成交”一直是個大問題。“協議轉讓方式中的互報成交轉讓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能把自己的股票以適當的價格賣給適當的人,這實際上是一種利益輸送,甚至會導致腐敗。”在他看來,有可能把這種互報成交轉讓取消,或者在一個盤后單獨成交時間再進行互報成交。

  除此之外,張馳還表示,現在新三板市場上的基金賣不掉就隻能賣給做市商,但做市商夠買能力不足,一隻基金幾千萬,根本就承接不下來。如果大宗交易平台推出,大宗買賣不必通過做市商就可以直接進行了。“所以大宗交易平台推出,情況肯定會好轉,推出之后日成交額就會放大。所有的一切都和交易機制有關系,交易機制完善了,交易一定會活躍起來。”

(責編:呂騫、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