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现三大新变化 “带病申报”难逃法眼

2017年05月18日08:03  来源:证券日报
 

IPO审核趋严信号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审结首发企业未通过率近三成。笔者认为,在资本市场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思路下,严控拟IPO企业的审核质量已成监管常态,“带病申报”终将难逃发审委的“法眼”。

今年以来,几乎每周均有企业IPO被否,IPO的过会率降至新低。据统计,2016年全年,共计18家企业IPO被否。但是,2017年年初至今,短短4个多月,已有22家拟IPO企业被否。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12日,今年共审结首发企业244家,核准178家,否决22家,主动撤回44家,审结通过率约为72.95%,未通过(包括终止审查和否决)率为27.05%。

可以看出,随着IPO发行速度加快的同时,监管层严控拟IPO企业的审核质量的态势也已确立。

证监会曾明确表态称,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在审企业是否存在“带病申报”等问题,强化问核工作力度,从严审查、从严把关,坚决把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

因此,在今年的IPO审核中出现三大新变化:审核提速、问询细化、过会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审委审核过程中,除问询问题的数目增多外,比之前更注重企业是否规范经营,风险是否充分揭示,企业预披露材料是否详细,盈利能力的真实性等关键问题。例如,在中油恒燃、西点药业、科龙节能三家被否公司中,发审委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大部分都涉及信息披露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补充。这也契合了证监会一直以来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申请IPO的企业要充分披露投资者用以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只有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

此外,为了提高拟IPO企业的审核质量,证监会还将在其他方面的监管上发力。一是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发行审核工作人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2017年修订)》和《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2017年修订)》;二是证监会开展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对IPO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笔者认为,严管和严审,“一内一外”两个方向的政策不仅有为IPO从严把关之意,而且也给予了市场信心,提高新股的发行质量。当前,这一效果已经显现,统计显示,2017年一季度,新上市的182家公司业绩总体好于所有A股公司平均水平。

(责编:李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