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點的“龍馬行情”邏輯:價值重估

2017年05月08日09:05  來源:証券時報網
 
原標題:3100點的“龍馬行情”邏輯:價值重估

  林隆鵬 周津宇

  在大金融行業去杠杆的背景下,鑒於投資者對經濟復蘇延續性的擔憂,以及對監管趨嚴等因素的糾結,滬指從前期震蕩箱體上沿3300點,快速回調至箱體下沿3100點,周線遭遇四連陰,大部分個股都有不小幅度的回調,個別老庄股、游資介入較深的股票甚至“閃崩”,但以貴州茅台、格力電器為代表的行業龍頭股和白馬股,即“龍馬行情”卻在不斷創歷史新高。

  筆者認為,把握龍馬行情的關鍵在於找到競爭優勢、邊際改善超預期的龍頭企業。當前行業出清對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改善有兩種情況:一是源自外部力量的行業出清,供給端的產能被縮減,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面臨“出清”壓力,龍頭企業享受供需結構改善帶來的增長﹔二是源自內部整合的行業出清,過去的價格戰和收購兼並致使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享受議價能力的增強和品牌溢價空間的提升。

  從已公布的公司年報、季報也可以看出,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高市盈率(PE)板塊面臨內生增長乏力、外延增長難以維系,從而拖累業績增速的情況。近三年,其盈利增速不斷下滑,剔除外延並購影響后,2017年第一季度甚至同比為負﹔主板淨利潤增速則繼續強勢提升。因此建議,資產配置上應該繼續擁抱收益確定性高、內生增長性強的主板龍馬標的。

  行業在出清,營收與淨利潤正在流向上市公司。在所有企業之中,上市公司無疑是具有較高競爭優勢的企業群體。通過考察同一行業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營收、淨利潤佔比變化狀況,可以發現作為優質企業,上市公司分享行業結構改善的跡象正在加速。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周期性行業中的造紙及紙制品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行業,近兩年行業企業單位數顯著減少,行業內上市公司營收與淨利潤份額實現顯著提升﹔在產品結構升級、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行業,雖然行業企業單位數增加,但上市公司同樣實現營收與淨利潤佔比的雙雙提升。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內部優勢也在向“龍馬”聚集。通過監測各行業發現,過半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行業排名前列上市公司的集中度在改善,營業收入佔比在明顯提升,盈利能力和淨利潤增長率在加速改善。行業佔優的企業相較於行業靠后的企業,在營收、毛利率、淨利率方面的優勢愈加明顯,行業內部存量格局優化,具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將在行業內部與其他企業拉開距離。

  企業的基本面折射出龍馬行情爆發,與市場資金的流向具有一致性。近一年來,龍馬企業的基本面一直存在邊際改善,市場資金也在持續不斷向龍馬標的流入,機構持倉不斷微調,2017年一季度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份額環比分別下降0.57%、2.02%,基金配置持續抽離數字新媒體產業(TMT),自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持續下降,2017年第一季度環比下降1.41%至16.93%,並從中小創等高估值板塊轉向主板績優板塊,基金持股更加集中,精選的龍馬持倉佔比持續提升。

  在央行保持中性貨幣政策的決心不變、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貨幣中性+監管加強”成為短期市場主導影響因素,市場打破了橫盤震蕩。但加強金融監管,將進一步打破金融機構資產端和負債端緊平衡格局,最終將有利於推動相關金融產品收益率向經濟實體收益率靠攏,理財預期收益率顯著下降,從而降低股市配置機會成本,提升股市資產的相對吸引力。

  市場快速調整,滬指險守3100點整數關口,短期出現企穩跡象。股指快速波動,較大削弱了投資者風險偏好,同時使投資者更加追求確定性,從而進一步提升優質資產配置需求。在筆者看來,從供給側邏輯和消費升級角度出發,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行業龍頭白馬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作者單位:國泰君安)

(責編:呂騫、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