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暴動”:通脹預期抬頭 資金重新盯上商品

2016年07月05日08:36  來源:上海証券報
 
原標題:大宗商品“暴動”:通脹預期抬頭 資金重新盯上商品

  7月4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再次用漲停潮向市場確認了商品年內第二波上漲潮的來臨。至昨日收盤,滬銀、滬鎳、鄭棉、PP、塑料、鄭油、豆油等11個品種主力合約盤中漲停。其中,滬銀、滬鎳、鄭棉、PP、塑料、硅鐵6個品種封於漲停板。全面跟蹤國內商品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上漲2.4%至132.29點,創近一年新高。

  根據文華商品指數顯示,2016年商品第一波上漲始於今年1月,止於4月下旬。彼時基於低庫存、低開工率疊加一季度流動性充裕、房地產刺激等政策,黑色板塊期貨毫無懸念地充當了領頭羊角色。

  商品第二波漲潮又有著怎樣的上漲邏輯,其行情將如何演繹?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昨日對上証報記者表示,商品的兩輪上漲都是受通脹預期抬頭牽引。不過,本次的表現形式不同,貨幣對資產進行了選擇,領頭羊也由黑色系商品轉向了農產品和化工品。

  通脹預期抬頭 資金重新盯上商品

  在流動性充溢背景下,市場通脹預期抬頭,大宗商品的資產配置定位吸引資金投入。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規模較上月有所下降,以單邊計算,當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仍高達344.17百萬手,同比增長20.62%,成交額也高達14.84萬億元。與此同時,6月末全國期貨市場總持倉量較上月增長。

  在景川看來,目前的通脹主要是因為人民幣貶值導致的輸入性通脹,與今年年初由於貨幣投放導致的通脹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資金會更青睞那些有一定抗通脹作用的領域。加上基本面配合,有色金屬、農產品和化工品成了資金流入地。

  這在昨日盤面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昨日市場上,基本金屬、貴金屬取代了昔日的黑色板塊,成為商品上漲的領頭羊。除了滬銀、滬鎳漲停,滬錫期貨主力在午盤表現強勁,以6.47%的漲幅位居當日期貨主力合約漲幅榜首位,觸及去年5月以來的最高。

  此外,包括農產品、能化商品以及黑色系商品幾乎都在上演多頭盛宴,棉花、菜粕、白糖均創出年內新高。

  文華財經最新監測也顯示,7月4日有色板塊獲得19.1億資金瘋狂涌入。其中,滬銅再成資金寵兒,主力合約獲得7.7億資金注入﹔螺紋鋼主力合約當日流出資金3.3億元。

  數據顯示,7月4日國內商品期貨總成交4666.6萬手,比前一交易日增加997.7萬手。總持倉為2638.1萬手,增倉185萬手。

  香港朗閏資產管理公司獨立宏觀對沖基金經理付鵬對上証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滯脹,一方面全球經濟疲軟,需求端低迷﹔另一方面,流動性推升脫實狀態下的通脹預期抬頭。在此背景下,全球流動性無法通過債務繼續擴張而作用於消費端和生產端,隻能涌入商品市場,從而對資產價格產生影響。

  避險情緒上升推高金屬價格

  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公投之后,全球避險情緒也悄然升溫。

  上期有色指數繼上周大漲4.87%之后,昨天又大漲2.65%。A股有色板塊昨天一度領漲大盤,收盤漲4.25%,漲幅居前。

  黃金成為避險資金最青睞的品種。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以來,COMEX黃金主力合約累計上漲7.5%,昨天盤中最高達1360美元/盎司,接近6月24日創下的反彈新高。

  廣發証券分析師巨國賢認為,從中長期來看,英國“脫歐”事件對英國和歐元區經濟都將帶來不利影響,並將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更大壓力,這進一步增加了投資者對黃金這一反經濟周期資產的配置需求。

  安信証券分析師齊丁也認為,英國“脫歐”事件將動搖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歐元的地位,並對全球貨幣體系形成重大沖擊,還會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不確定性。因此,全球避險需求上升,打開了金價的上升空間。

  廣發証券認為,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的降低也推動了商品上漲。

  格林大華期貨俞佳鬆認為,2017年、2018年將是發達經濟體經濟保持增長期、中國經濟筑底恢復期、印度基礎建設投資高峰期,“三期”疊加效應將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就短期來說,美元加息預期推后、中國工業秋季旺季即將來臨,以及洪澇災害等均促使大宗商品走強。

(責編:呂騫、李海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