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1日 08:12:19來源:証券日報
重溫歷史讓我們不忘初衷,展望未來讓我們更好前行。昔日的紅色文化已經融為茅台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如今已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國品牌企業。
紅色文化成就茅台
與國酒文化城遙遙相望的“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和茅台渡口的紀念碑一起,俯瞰著日夜奔流的赤水河。而流經仁懷市內的茅台河谷一段,被譽為釀造茅台最珍貴的資源。
1935年3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仁懷,並於茅台第三次成功地渡過赤水河,寫下了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上的得意之筆。據記載,當年在茅台,紅軍將士用茅台酒療傷養病,士氣大振。茅台酒與中國工農紅軍的傳奇,給中國革命歷程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記憶。這支有著堅定信念的隊伍從茅台出發,再上征途。
新中國建立后的1951年,當地政府將幾家燒坊合並,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經歷了數十載的融合積澱,茅台酒在由國家級酒會上屢獲殊榮。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營茅台酒廠”發展至今,茅台已成為中國名酒的代名詞。茅台在紅軍長征路上的濃墨之筆,成為了軍民魚水情深的生動寫照,也使其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貴州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最美茅台》書中寫到,茅台見証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走過的曲折歷程,見証了中國在過去30年間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也見証了中國經濟文化快速崛起的奇跡。國酒茅台不僅見証了中國優秀民族品牌的艱辛成長,更見証了中國民族企業從弱到強,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演進過程。
上市15年市值增長45倍
2001年8月27日,貴州茅台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上市15年來,貴州茅台不僅產量成倍增加,公司市值從上市之初的不足百億元,如今已達到3600多億元。
根據貴州茅台方面的數據顯示,從1951年建廠至2011年,公司累計生產茅台酒25萬噸,其中,1998年以來茅台酒產量達19.5萬噸。茅台酒年產量由1952年的75噸增至1068噸,用了26年﹔從1068噸到破萬噸,花了15年﹔而從10000噸到20000噸,茅台僅花了5年。
而登陸資本市場的貴州茅台,在產融結合下更是迎來飛躍式發展。根據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貴州茅台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26.6億元,同比增長3.44%﹔與上市之初的11.4億元相比,15年時間,茅台營收翻了28倍﹔2015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5.03億元,與上市之初相比,淨利潤增加了61倍。
另外,貴州茅台目前的總股本已經達到12.56億股,昨日,公司股價又創下歷史新高298.2元/股,最終報收於291.92元/股,總市值為3667億元。15年的資本市場洗禮,貴州茅台市值從原來的不足百億元(約78億元)增長了45倍,股價也一直在國內資本市場上榮膺第一高價股。
眾所周知,從2012年國家實施“三公消費”政策后,國內的白酒行業進入行業調整期,而貴州茅台作為曾經的“官酒”,產品動銷不可避免地出現問題。不過,從貴州茅台2015年業績表現可以看出,調整基本結束,經銷商打款的積極性也在不斷增加。
據貴州茅台年報披露,公司2015年期末預收款項82.6億元,大增560%,主要是經銷商預付的貨款增加所致。預收賬款一直被認為是白酒企業調節利潤的“蓄水池”。營收、淨利潤雙增的貴州茅台同時推出近三年最慷慨的分紅方案——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1.71元(含稅)。
多年來,貴州茅台在享受資本市場帶來的紅利的同時,在回報股東方面也成為資本市場中的一個標杆企業。《証券日報》記者查閱貴州茅台2001年至2015年年報發現,15年間,公司從上市至今一直保持著現金分紅的政策,而分紅比例也隨著公司淨利潤額的增加而增大。統計顯示,15年間,貴州茅台現金分紅金額達到351.33億元,是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所募集資金的1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