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能否站稳下一风口?数千家企业涌入法规待完善

2016年04月11日13:24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李彤)“在国内外贸易结算中,信用交易比例已达70%,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账期越来越长,八成企业存在逾期账款。” 有业内人士在第四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上表示,依托企业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2015年我国商业保理融资超2000亿元,但仍面临行业规模小、政策法规空白、监管协调需加强等现状。

八成企业存在逾期账款 商业保理规模将破万亿

顾名思义,保理是保证支付兑现的代理。商业保理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保理,即销售商将其与买方订立货物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为其提供融资、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等综合性服务。与看重抵押物的银行不同,商业保理公司看重的是企业出售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接近1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

今年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随后,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商务部也发布《关于做好商业保理业务信息系统 信息传送工作的通知》。

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在国内外贸易结算中,信用交易比例已达70%,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账期越来越长,八成企业存在逾期账款。

《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2514家。其中,2015年新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共1294家,注册数量是2014年的1.44倍,2013年的6.09倍。2015年我国商业保理融资业务量超过2000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1.5倍。

北京一家商业保理企业负责人与记者细算称,按照总体开业比例20%计算,500余家商业保理公司2015年大约服务3.1万中小企业,平均每家中小企业获得保理融资额为635万元。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韩家平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并存,但银行保理业务量在一定程度上缩量,这给商业保理带来了契机和发展优势。与银行保理相比,商业保理优势是在细分垂直领域更专业化、更深入,较好控制风险。

“预计到十三五末,商业保理规模将达到万亿级,会成为在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领域重要的产业。”他说。

商业保理存隐痛:规模仍较小、监管协调弱

韩家平坦言,我国虽然已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有2500多家,但真正活跃的商业保理公司仅500家左右。尽管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绝大多数公司成立时间短,已开业的公司业务规模也较小,行业整体还处在起步阶段。

记者梳理发现,即便按“十三五”末预测的万亿元规模看,商业保理在市场中所占规模仍较小。相比较P2P网贷行业,该行业2015年末累计交易额已超万亿元。

商业保理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仍处空白。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表示,国内法律环境和信用环境仍需完善。如今《合同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保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围绕商业保理应收账款转让、登记、担保等法律关系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相关规定。行业仲裁机构缺位,涉及相关法律纠纷时程序性问题参照《民事诉讼法》规定解决,但商业保理争议相当的复杂和专业。”上诉业内人士说。

此外,《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还指出,目前各地出台的商业保理办法重准入、轻后续监管,即便有些提出经营监管上的要求也缺乏强制性规定。

“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并无太大本质区别,但分属不同监管体系,各方对商业保理属性定位还存在模糊认识,商业保理不同试点地区监管政策不尽相同。”《报告》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商务部门与地方政府间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形成有效监管。

(责编:李彤、吕骞)

推荐阅读